成都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向全国

“‘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通过再研究再创造,从学生的‘学’拓展为教师的‘教’和教育的‘评’,形成了‘智能时代共享教育的成都模式’……”在由中国教育学会于日前主办的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第八期线上交流研讨会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介绍了成都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此次推广应用交流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成果推广应用项目组、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任王飞主持,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成果持有方相关代表共计余人线上参会。据悉,“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由罗清红主持,曾获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入选全国76项推广应用成果。

作为成果持有方代表,罗清红以《三类三层四步六环:成果推广应用的创新机理——“大数据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模式”成果推广应用思考》为题,介绍了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及思考。他说,成果推广首先强调认识驱动,深化认识是成果推广应用的前提。成果明确了推广应用的三类形态,即学术形态、技术形态和实践形态,形成了包括传播与推广、转化与吸收、实践与应用的三个层次。其次是模式构建,在成果推广应用中创建了“四步六环”模式,包括“内化、转化、变化和深化”四个步骤、“学习—观摩—研讨—实践—反思—总结”六个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余胜泉对本次成果推广活动进行了点评。他认为通过成果持有方和推广方的共同努力,促进了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本土创新与时代蝶变。通过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实践,实现群体性的个性化精准教育,从而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改善区域教育生态与教育质量,为西部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周波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王鹃图片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