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孟兴凯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低平板半挂车技术规范等6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磁通量索力检测仪等3项交通运输部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第1号修改单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公告第13号),《道路运输行业网络远程教学平台技术规范》(JT/T)(以下简称《技术规范》作为公告中的一项行业标准,将于4月1日起实施。《技术规范》规定了道路运输行业网络远程教学平台教学课程(课件)的内容、质量、播放控制、界面设计要求,以及教学平台功能、技术性能和运营服务要求。标准适用于第三方教学平台的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以及指导第三方教学平台教学课程设计和课件制作;企业自用教学平台的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及其课件制作可参照本标准使用。标准制定背景根据我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行业法律法规的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包括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装卸管理人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押运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城市公共交通驾驶人员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同时,为有效确保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实施从业资格培训教育(部分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教育、继续教育、安全培训教育的培训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图1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远程教学技术逐步在道路运输行业培训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特殊时段,全国各地纷纷运用网络远程教学技术开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有效维持了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道路运输行业网络远程教学的开展实施,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节省了往返培训机构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同时从业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网络覆盖的区域开展学习,惠及广大学习人员。但道路运输行业网络远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学平台技术功能不完善,以及网络课程知识体系不完善、知识内容细化不足、画面显示与文字配音不匹配、教学素材单一等缺陷,致使教学平台的功能性以及网络课程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和趣味性不足,严重影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标准主体内容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道路运输及其相关企业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主体,当前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基本都依托于独立于道路运输及其相关企业的开展网络远程教学的第三方科技企业,因此《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指导第三方科技企业教学平台的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以及相应的教学课程设计、制作和完善。《技术规范》主要从网络课程和教学平台两个维度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网络远程教学。一、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课程作为落实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的具体体现,其课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所培训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课件与培训课程的质量是保证学习者培训效果的核心,好的培训课程能够吸引学习者,激发学习者探索欲知,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相反地,较差的培训课程使学习者学习时枯燥乏味,即使能够勉强学完相关内容,但真正掌握和了解的内容恐怕不多。因此,标准对教学平台的课程内容、质量和播放控制以及界面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图2所示。网络课程涵盖了开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培训、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和安全培训的教学课程。图2网络课程要求二、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是开展和实施网络远程教学的软硬件基础,也是客观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信息的媒介,也是确保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在网络覆盖的区域进行学习,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技术规范》对教学平台的学习功能、管理功能和技术性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图2所示。
图3教学平台功能要求标准实施建议
鉴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技能保持,主要依赖于当前行业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因此标准实施后,各地在组织开展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网络远程培训教学时,应该依据《技术规范》规定的网络课程和教学平台相关要求,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提供商;对于已经在使用的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供应商要对照标准要求对平台和课程进行完善。
各地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规范了道路运输行业网络远程教学课程和教学平台的技术条件,确保相关培训内容得到落实,从而提升网络远程教学的培训质量,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水平,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