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教育行业以何致胜

多年来,产教融合的有益探索,为教育发展安上了「加速器」。教育数字化变革,人才培养更加高端多元。康复与特殊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培训等赛道不断发展完善,丰富教育内涵,推动教育沿着更均衡、更多元化的路径演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教育从业者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8月12日,腾讯云、腾讯教育和多鲸共同发起「发现教育新势力」主题论坛第八期,好老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程、东方启音创始人兼技术运营副总裁崔广利、铸远职教COO李智勇、英盛网副总裁苏正兰齐聚云端,共同探讨教育行业创业和破局机会。

活动开始,好老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程发表《职业教育学历提升之路的方向性思考》主题演讲。

一开场,徐进程从非全日制学历的获取路径及政策状况开始谈起。全日制获取本科学历的途径有普通本科和普通专升本,相比之下非全日制获取本科学历的途径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和电大开放教育。在当前的考试组织形式背景下,非全日制获取本科学历的难度更低。

近年来,国家政策频出,计划取消非全日制学历就业限制,并开始推行普职分流和职教高考等改革措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上,社会还未完全接受职业教育,但中国经济已从增量、存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然导致更大量的人才需求。因此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学历提升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学历的含金量同等重要,非全日制学历的获取路径的规范程度和困难程度提升,非全日制学历获取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剧。

对于非全日制学历提升机构,徐进程建议,一是要回归教育本质,善于结合技术提高课堂传输知识效率,通过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和思考力,通过企业文化完善学生的人格。二是要坚持实践经验和理论的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三是要不断强化初心使命,应追求育人事业而非简单的经济利益,并围绕初心使命思考组织文化建设。四是要强化组织力量,包括组织文化建设、核心团队打造、组织能力建设,实现组织文化、管理机制和组织发展阶段的有效匹配,进而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

他表示,好老师自创业起,便走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一是在早期专升本市场供给稀缺的背景下,选择了全职化教学路线。目前,好老师有50%以上的员工来自于教师岗位,且全国超过个教学点全部由全职老师进行教学交付。二是为团队配置了全职化的教学服务人员和督学人员。三是选择了市场驱动的运营路线。尽管普通专升本项目主要围绕在校生客户群体开展,理论上学校合作和资源推动是最好的业务模式。在此背景下,好老师依旧确定了「专升本」核心项目,以市场能力和产品力为核心推动机构发展。

徐进程认为要在能力范围内做事,始终坚持直营化的运营管理路线。目前好老师在22个省份拥有直营分公司,每年服务线上线下近40万学生,业务覆盖了学历提升、职业教育、产业和产业服务等领域。

接下来,东方启音创始人兼技术运营副总裁崔广利发表《以职业教育推动言语康复与特殊教育行业发展》主题演讲。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国内言语残疾及伴有言语残疾的人数超过万人,拥有学习障碍和专注力问题的儿童同样成为言语康复的目标客群。按照国际标准,中国言语治疗持证上岗人士数量应不低于30万,但实际上国内从事相应工作的人员远远达不到该数目。第一,不同于内科、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证书和临床经验正式上岗,目前国内高校几乎没有言语治疗的细分课程,即使是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需要接受临床技能实操培训后才能上岗。第二,国内能够进行言语康复专业培训的机构较少,因此经过专业培训、从事言语治疗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此外,拥有特殊教育经验的临床工作者也要根据客户群体的变化和工作中的瓶颈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如何进行康复与特殊教育的职业培训?崔广利表示,一是加强与国外专业机构的合作。东方启音的做法是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共建临床实习基地、开发STA培训课程。二是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医生提升临床技能。三是加强与国内高校在招聘和职业教育课程分享等合作。目前东方启音已与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人才共建战略合作关系。崔广利表示,在15年的临床运营扩充发展过程中,团队明确必须建立标准化,对人才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做课程、统一教学理念,经过各种临床技能培训后才能上岗,持续探索将康复和特殊教育的技能培训运用到临床,通过行业的职业培训推动整个康复和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

目前,东方启音已经在全国23个城市建立了53家直营中心,培训了约0名康复师,核心业务覆盖言语康复(ST)、职能康复(OT)、自闭症干预(STAR)等康复/干预课程,康复师培训、家长培训、医师培训班等专业培训业务,以及线上治疗平台和发音培训软件等服务。

随后,铸远职教COO李智勇发表《职教行业机构之争的重心是效能之争》主题演讲。

职教行业粗犷型发展已经成为过去,在疫情和政策作用下,单纯追求校区扩张来实现增长的模型已经开始失效,即便是行业领头企业也开始纷纷关闭校区、裁减人员,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注重高质量增长的职教机构。这些机构通过高效的销售拓展、教师服务、教务协作,大大提高机构人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业绩高质量增长。眼下,机构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效能之争,不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机构效能低下、竞争力匮乏,早晚将被市场淘汰。

职教机构如何实现持续业务增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李智勇表示,需要从人效、成交、产品、团队等方面出发。

第一是解决机构人效之痛,即解答机构如何对内做管理、对外做营销的问题。目前,很多机构仍然用课程老师私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