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组成部

教育信息化是“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等通信技术的诞生代表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也为人们追求的教育平等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广阔前景。那么综合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创新和发展,给教育带来不仅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也成为各个国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发生内在历史性变革的利器。

如美国在年制定的《数字化学习--让所有的孩子随时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这一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中强调“美国的每一个孩子都应当接受21世纪的教育,都应当使用21世纪的技术”,并确定了新的国家教育技术目标。

年美国又出台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提出以“21世纪学习模式”来推动学习方式、评估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英国在年启动“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的计划。

年和年英国又分别颁布实施《利用技术:改变学习及儿童服务》和《利用技术:新一代学习》,这两部政策文件体现了英国政府正在努力地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体系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评估和监测提供更好的服务。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关于教育改革的四次审议报告中均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日本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要求:

第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的潜力,并注意形成新的信息伦理、信息道德,提高信息价值观。

第二,为适应多样的学习要求,提高学习自觉性与创造性,应积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学习体系--信息化社会型体系。

第三,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中运用信息手段,培养信息运用能力,在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中运用信息手段和培养人才。

法国在年制定的“信息社会的政府行动计划”中提出,要使每个青年毕业时都能掌握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使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较晚,是在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才初露端倪,此后在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中再次强调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运用。

在“十五”期间,我国开始重点支持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启动“校校通”工程,提高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教育部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年3月又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同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年11月,党在十八大中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二、在中小学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美国启动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计划”,把中小学12年应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重新划分为12个学科类群,在每一类群中都试图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逐渐成为美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年,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公布了全国教育技术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分析以及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之成为有见识、负责任、有贡献的美国公民。

英国20世纪80年代在中小学开设了独立设置的信息技术教育选修课程,年英国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其改为必修课,并在年将课程名称更名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

该课程将5~16岁的学生分为四个阶段,要求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技能,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交流与解决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逐步在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决定用5~10年的时间普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同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小学、初中及高中各个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其中还包括课时安排和教学评价。

三、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具有联网功能的硬件和软件。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国政府在年通过招标的方式,实现了从年1月1日起,以每月费用低于35欧元的价格,让所有法国人使用宽带互联网。

英国政府在年宣布拨款4.5亿英镑,用于资助-年的全国上网学习计划。截至年年底,英国小学已经实现每6.7个学生有1台计算机,63%使用电子白板,91%有适当网络,99%建立因特网连接,78%有宽带连接。

中学已经实现每4.1个学生有1台计算机,99%有适当网络,99%建立因特网链接,99%有宽带连接。日本在教育改革的历程中,多次实施普及计算机设备和因特网的计划,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仅在年用于教育信息化的财政预算就达亿日元。

同时日本政府也很重视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并计划到年,为全国的中小学生每人配一台电子课本。

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开发了大量的网络课程,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调查,截至年年底,美国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各类网络教育课程,年秋季美国又开发出了新兴的网络课程模式-慕课(MOOC),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

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中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的普及计划中,由于教师培训不足等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率低下,影响了法国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年,法国教育部长宣布推行为期三年的多媒体教学发展计划,并且将重点放在教师培训上,培训名年轻博士从事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师教育信息素养。

美国教育部在《-年教育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学校要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全体学生和教师改进教育,其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指标就是,到年为止,至少60%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学校图书管理员将完成计算机及上网操作的培训以帮助学生学习。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职前和在职教师进行信息通信技术培训,每年都会花费1亿多英镑的巨资用于教师培训。

对职前教师主要由各个大学负责培训,对在职教师可以通过已认证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目的不仅要使教师及图书管理员掌握处理文字、数据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创造性运用ICT的能力。

德国年,在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上决定,正式把多媒体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规定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使用和指导学生使用多媒体的能力。

我国也非常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信息素养,在“十五”期间要求师范院校开设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以培养能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

通过各种形式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