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简介
“互联网+教育”创新沙龙是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与未来之星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沙龙。年6月15日上午,第6期“互联网+教育”创新沙龙暨cMOOC2.0《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课程结课仪式在北京好未来集团成功举办。
cMOOC2.0《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由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设计开发,自年3月12日开始运行,围绕五个主题展开了系列讨论,汇聚了学者、一线教师、企业实践者、学生等多类群体的智慧,共同探讨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规律、路径和解决方案。
本期沙龙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勤华教授主持,包括课程回顾、圆桌讨论、主题回顾与反思、证书颁发、好未来展区参观等环节。圆桌讨论由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李爽副教授主持,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淡晗勋老师、北京市石景山社区学院赵秀艳老师、学堂在线课程部刘志慧老师、江南大学研究生刘璐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鲍婷婷等五位学员代表进行了分享交流。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张婧婧、李爽、赵宏、冯晓英、郑勤华分别对cMOOC五个主题进行了回顾。未来之星负责人裴钰进行了《教育科技行业展望》的主题分享。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科带头人陈丽教授进行了总结。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孙洪涛副教授、谢浩老师、陈青老师、姚自明老师等相关师生,《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单玲、策划编辑郝丹,以及cMOOC2.0课程部分学员也出席了本次沙龙活动。
与会者合影
沙龙主持人郑勤华教授介绍了出席本次沙龙活动的各位嘉宾及本次活动的主要流程,结合cMOOC2.0的课程回放及部分学员的采访视频,带大家回顾了cMOOC2.0三个月的学习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郑勤华教授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李爽副教授主持,围绕课程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负责人淡晗勋老师表示自己受到了第一期课程的吸引,有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同时联通主义的实践策略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可能性也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