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学校和教师怎么做中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350710.html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采取负责任行动的青少年尤为重要,全球素养教育势在必行,但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全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全球素养无疑是一大难题。

————————————————————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贸、政治、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但同时全球化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采取负责任行动的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今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要“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国际理解教育、全球素养教育势在必行。但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全球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全球素养仍然困扰着他们。本文将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相关组织对全球素养教育的实施建议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国际理解教育和全球素养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全球素养的概念、评价方式及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年通过国际学生测评项目对全球素养进行了大规模测评,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对全球素养的讨论。国际学生测评项目认为,全球素养是指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视角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者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互动,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这一定义将全球素养划分为4个维度,而这4个维度相互依存,并被世界和跨文化知识、理解和采取相应行动的技能、开放尊重的态度以及尊重差异的价值观共4个要素所支撑。

因此,全球素养不仅能教,而且可教,而教师、学校和教育系统在发展学生全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层面的行动——

培养学生的全球素养既可以通过独立开设全球素养课程(如开设有关贫困、全球化、跨文化沟通、全球气候变化的课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传统课程体系中融入全球和跨文化视角来实现(如在语文、社会科学、历史等课程中融入全球化和跨文化议题等)。而且,无论融入什么学科,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全球素养都要在充分参与、互动的课堂中进行培养。只有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才能就关心的全球话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和讨论,才能自由地表达个人观点。

在已有课程中融入全球素养有关内容

在已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中融入全球和跨文化视角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取得更好成绩。为此,教师需要厘清以下4个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化环境,什么议题和技能最重要;学生通过一个单元、一个项目、一次参观、一门课程能学到什么,取得什么进步;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使学生掌握预期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评价学生的进步。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选择兼具当地和全球意义的重要议题,可以遵循以下4个标准。

一是该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这意味着议题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历,与学生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二是该议题应能体现当地性与全球性的联系。语言、文化、爱、友情等人类社会共通的情感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全球或区域性问题和社会现象(如中东局势对汽油价格的影响)以及区域性或国际性政策(如《巴黎气候协议》、联合国倡议)等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全球和跨文化议题对自身所处环境的重要影响。

三是该议题必须具有深入探讨的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综合考虑议题的深度、广度、可延展性、潜在影响、迫切性、独特性以及伦理意义等。

四是该议题需要学生灵活使用多门学科知识和多项技能。从现实角度来看,任何全球性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多门学科的共同作用,好的议题也应该是跨学科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二个问题与全球素养教育的教学目标有关,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