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健全常规管理机制促规范。一是规范常规性党内制度。要严把党员“入口”。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工作能力强、致富带富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群众,积极在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事业上帮助,确保农村优秀青年农民、优秀致富能手和其他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优先入党,推动农村党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要确保每个村每年至少发展1—2名新党员,培养3—5名入党积极分子,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强化党员分类管理,丰富管理方法,提高党员管理水平。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新时期党员管理的新方法。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除了党员自身因素外,关键是基层组织能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应充分考虑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上的差异,对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可以分为六类: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个体户党员、无职党员、新党员和老党员。重点是对流动党员和老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强化党员的教育方式,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已经开展起来,重点是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因此,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农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形势下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要做到与时俱进,求新、求活、求实。   

建立教育管理责任制。要积极建立“组织对党员负责,党员对群众负责”的责任体系,保障教育管理工作长抓不懈,深入开展。要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提高监督工作效能,对党员思想、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减少因党员个人因素造成的工作失误。通过建立健全这些常规管理制度,不断促进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