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年3月31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介绍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摄影/中国网李佳
新京报记者:教育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一直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党的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纲要都提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请问在振兴乡村教育,在推动教育服务实现乡村振兴方面,接下来有哪些考虑?谢谢。
刘昌亚: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在脱贫攻坚任务当中,教育脱贫攻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十八大以来,教育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聚焦教育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任务,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一是20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了“动态清零”。这是非常重大的成果,是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两不愁、三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二是在教育脱贫攻坚过程中有万建档立卡学龄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这对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以教育手段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教育系统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交待的任务,也兑现了对全体人民,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推进,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部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深化中央精神学习领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反贫困理论,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今后不断要学习的内容,要结合最近开展的党史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重要使命上来。
二是严格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不摘”的要求。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我们会按照各方面要求,修改完善后印发。《意见》对如何落实“四个不摘”,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在教育领域相衔接进行了阐述和要求,提出了明确意见和政策措施。
三是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首先,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如何让乡村教师提高素质,提高他们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决定乡村教育能不能振兴的关键。包括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一系列政策,都会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延续,这也是保障农村教育振兴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措施。我们还准备启动实施“国家级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使教师培养更具针对性。高等教育环节里有教育硕士,教育硕士是专业学位,我们将不断扩大规模。
其次在振兴农村教育当中,职业教育非常重要。让农村的孩子能够学到技能,让农村劳动力得到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这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教育、学历教育都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最后是义务教育。下一步重点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这次疫情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农村教育中,信息技术非常关键。在线教育可以同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水平,这是目前比较直接也比较方便的一个手段。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现在所有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实现了%,为下一步振兴提供了很重要的条件保障。
另外,农村的学前教育要实现全覆盖,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学前儿童的素养,对他们很好地接受未来的教育十分关键。“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十分重要。
四是如何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教育部在脱贫攻坚中,把所有司局和所有直属单位都派上了战场,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加上部省合建的14所高校全部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下一步还会延续这样的机制和做法。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能力,远比脱贫攻坚更有用武之地。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高校当中成立了八个联盟,由不同学科不同院校组成。下一步,准备让这些院校携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让这些示范点积累的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这方面有一些很好的例子,包括现在已经形成的产业、健康、旅游、教育这几种扶贫模式都要进一步发挥。
希望大家和我们一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携手并进,也希望呼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