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昌邑市三个课堂平台迎来了全新迁移升级,借此时机,全市逐步开始常态化使用,形成校际帮扶结队,增强校际交流学习,促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
国家政策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到0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01年,“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山东昌邑市教育和体育局高度重视国家要求,根据本市相关教育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全市在国家总体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三个课堂”建设。转变教育发展思路,创新教育帮扶模式,融入信息化手段将传统的教学逐步提升到数据交互、信息应用的数字化教育方式。结合始建于年的三个课堂项目,耗时多年进行录播教室改造、精品课堂主讲教室、常态化互动教室等建设,山东省昌邑市教育和体育局多次开展系统升级、使用培训、运维管理,逐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走向常态化。
专递课堂要求推进“互联网+课堂”建设,深度实施城乡网络互动课堂,探索完善“同步课堂”运行模式,推进“专递课堂”常态化实施,完善合作共进联盟校应用机制,提升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能力,探索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双师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培育专递课堂名师。
名师课堂要求充分发挥省市名师、市县两级学科领军人才和学科骨干教师示范作用,依托昌邑教育云教室应用平台、“微赞”直播、“小鹅通”等平台开设“名师工作室”,将传统线下的示范课、公开课上传至“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市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帮助更多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名校网络课堂要求在0年上半年将市直学校和部分乡镇优秀学校列入“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由教研室统筹安排线上教学计划,相关学校制定课程录制计划、组织优秀教师摄制同步网络课程,通过教研员对学科内容审核之后,依托昌邑教育云教室应用平台等平台实现广泛共享。
(组织培训、教研)
随着平台的升级,更多的学校接入,逐步开始帮扶教学。一对一、一对多的学校帮扶,开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通过教育数字化,带动区域内优质师资教学资源整合,逐步缩小教育资源的区域、城乡差距,大力促进当地的教育公平。
(部分学校应用照片)
此外,山东省昌邑市教育和体育局还推出了具体推进措施,落实相关责任科室,计划从启动阶段(已完成)、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步走稳步推进,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调度指导、做好激励评价、强化督导检查做好强力保障。
01统筹规划,加快多元路径建设在已建成的50处“专递课堂”基础环境下,深入摸排调研,形成需求清单,统筹规划“三个课堂”建设数量,本着“节约为先、以用促建、建用一体”的原则,多元筹措资金,实施多元化建设路径,实现“应建必建”。在应用条件方面,不断完善昌邑教育云教室应用平台的支撑,用以实现网络课表、课堂预约、课堂展播、网络教研、数据分析等功能,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增强“三个课堂”的智能化、共享性、互动性。0加强培训,提升管理应用实效扎实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0,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采取整校推进方式,加强对校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三个课堂”的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
03抓好研究,深化网络教学教研建立网络教学结对共同体,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质学校资源优势,采用县域内结对、镇域内结对等模式,构建“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教学教研组织模式。建立中小学校优秀教师、教研团队多方联动的“三个课堂”应用能力研修共同体,推进“三个课堂”应用校本研修。通过开展教学比赛、征集案例集、召开现场会、举办应用展示活动等方式,宣传推广“三个课堂”应用的先进经验。
04培育典型,发挥名师辐射作用从齐鲁名师、潍坊名师、市县学科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中遴选市、镇、校级信息化教学名师,做好信息化教学名师储备工作。基于昌邑教育云教室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推进“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应用。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名师工作室软硬件建设。05以强带弱,发挥名校的带动作用推进“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名校的优质学习资源要对其帮扶的农村学校积极开放,通过教育网络同步开展网络直播,以一优校带动多个薄弱校的专递课堂、定期送课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发挥资源汇聚、辐射引领作用,支持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要求。
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将深化教育理念变革,用科技的理念审视、指导教育教学,促进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山东昌邑三个课堂的升级,将在远程音视频传输、教育多媒体应用管理、大数据采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教育均衡发展走向常态化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