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陈丽郑勤华等知识的技术发展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

以下文章来源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作者陈丽郑勤华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权威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四川省社科学术期刊名刊、四川省重点资助人文社科期刊。

摘要:知识观是对知识本质的认识,是教育的认识论,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性问题,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乃至教育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知识是人类对认知客体的认知和表征,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技术变革也推动着知识观的进步。以媒介技术发展为线索,知识的“技术”发展史可划分为口传时期、手写文字时期、印刷文字时期、电子传播时期、数字传播时期五个阶段,其在知识的表征形态、存储方式、传播载体、主要类型、传播方式上均有差异。在数字传播时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空间使得知识内涵扩展、知识数量激增,随之出现的网络化知识呈现出分布式存储、动态变化、综合性碎片化、知识生产即传播等特点。知识的本质属性从静态的线性知识演变为动态的网络化知识。网络化知识呈现出复杂网络演化的规律,对其表征与抽取是揭示网络知识演化规律的关键。网络化知识可以汇聚人类全部智慧,通过“涌现”实现对认知客体的整体识别,能够及时汇聚并传播最新前沿成果,在完整性、复杂性、动态性三方面呈现“回归”知识本源的趋势。网络化知识的出现将引发教育内容和组织方式变革,推动学校与社会日益融合,并呼唤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

关键词:知识观;网络化知识;媒介技术;知识本质;知识的“回归”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战线疫情防控和停课不停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在思想上接受了媒介技术是教育实践重要组成部分的事实,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