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我市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综述(上)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一场场人气满满、热气腾腾的党史宣讲,一次次涤荡心灵的学习研讨,一桩桩解民忧、聚民心的民生实事……无论是在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医院,还是在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工程一线,党史学习教育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豫南大地。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做到规定动作落实到位、自选动作创新出彩,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充分认可,汇聚起党群同心、干群齐心、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年3月9日,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召开,对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
谋划早,部署实。我市第一时间制定并印发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任务书;率先制定党史学习教育考核评价办法,提出深化措施,为各级党组织提供具体指导;组建8个市委巡回指导组,严督实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学、往心里走、往实里干。
一级带动一级学、一级做给一级看。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身作则,带头领学促学,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把党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浴血奋战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作为鲜活样本,推动各级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围绕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每月开展一次专题学习。
年6月28日,在建党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读书班,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为造福信阳、添彩中原,奋力实现“两个更好”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市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举措,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市委宣讲团深入全市各地宣讲,将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引向深入、推向高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有力有效推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市上下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深入学习、各界群众积极广泛参与的热烈氛围,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背着金条乞讨的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焦裕禄的故事”“破家革命揭竿而起的故事”……去年4月22日,潢川县纪委监委党史办公务员、博士研究生郭倩来到市第二实验小学,用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带着同学们回顾战火纷飞的岁月和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引导孩子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我市高规格组建市委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引导各级各部门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机关、社区、企业、高校等,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靶向宣讲宣教余场,一次次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新热潮。
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开展到哪里。抓好青少年和外出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青少年的“必修课”,组织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接力传唱、演讲比赛、讲党史故事大赛、少儿美术作品展、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主题团队日、青少年红色研学游等活动,培训红领巾讲解员余名,打造首批32个“青春(红领巾)寻访地”;名党建指导员进企业、入车间、到一线,推动全市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学深做实。针对流动党员、老党员,通过上门送学、远程教育平台学等方式,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层出不穷的宣讲方式,让百年党史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人心。
我市红色资源丰富,“二十八年红旗不倒”。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整合各方力量,在全市范围内搜集整理红色遗址、红色物件、红色档案,梳理打造为一个个生动的红色记忆载体,让党员干部群众在身临其境的参观、感悟中,汲取红色力量,自觉践行初心使命。
举办全市“唱响大别山永远跟党走”合唱展演、“永远跟党走奋进大别山”专场文艺晚会、“学党史守初心·歌声嘹亮颂党恩”专场晚会……我市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活动。
推出“大别山记忆”展播28件革命文物故事、“对党说句心里话”我与28处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合影、“优秀党员上党课”制作28讲微党课……“28”系列活动的开展让老区儿女心潮澎湃。
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举办“四史”主题展览、学史知识竞答、演讲征文比赛……“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从理论宣传、新闻宣传到文艺宣传、网络宣传,全市各条战线持续奏响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大合唱”,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学党史入脑入心、悟思想走深走实。如今,全市上下正以昂扬的斗志,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奋力书写“两个确保”信阳答卷、谱写“美好生活看信阳”绚丽篇章的生动实践……
赓续老区精神谱写崛起新篇
——我市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综述(下)
虽是数九寒冬,越来越多的信阳人却在家门口感受到愈来愈浓的暖意:在城区,一个个“口袋公园”逐渐建成,一片片绿地悄然出现,一座座危房被拆除,一个个便民停车场正陆续投入使用;在乡村,一个个难点被攻克,一个个亮点正在打造,面上干净、线上标准、点上亮眼的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初步显现。
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综合整治主要内容,我市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此项覆盖全市、全民参与的行动是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既要精雕细琢扮靓城市“面子”,也要精益求精绣美城市“里子”,着力让城市变得更靓,乡村变得更美,交通变得更畅,作风变得更实。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民生基本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发展的关键事、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知责思进,高位推动。为真正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时印发《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列出任务清单,制定工作台账,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并将相关台账分发至各巡回指导组,开展定向督导,细化解决措施,每月两次跟进推动情况,逐一对账销号,除少数需长期坚持的项目外,其余项目均要求年底前办结。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要“实”。
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生活环境脏乱……对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这些都是每天必须面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去年,市委常委会把“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全市96个建成区范围内失养失修失管严重、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具备改造条件的住宅小区都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孩童还是老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学史力行,把项目建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大熔炉”,以党史学习教育助推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地,全力跑出项目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我市把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市领导率先垂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躬身入局,带头分包联系51家企业21个项目。组建统筹协调、化解问题、督查督办3个专班和11个工作组,联系服务全市家企业和个重点项目。主动与企业高层、中层、一线工人、销售人员加强交流,逐一现场摸底,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确保企业精准享受政策红利。
去年8月3日,我市出台《信阳市实施“”工作制度方案(试行)》,迅速在豫南大地掀起了一场提质提速的“效能革命”:原则上立项1天内进行研究部署;3天内反馈办理情况;一般性问题7天内落实解决;重大问题1个月内落实解决;对在预定时间节点内无法办理、确需长期推进的事项,承办单位须提出延期办理申请,并制定合理、明确的落实方案,按月反馈进展情况;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审核办结、销号清零——“”工作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树立政府形象的重要抓手,更为项目按节点推进提供了保障。
建立“明责、履责、督责、追责”直通高效、闭环落实工作制度,做到进展可视、过程可控、结果可考,进一步提升抓落实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工作制度不仅成为职能部门的刚性约束,更让企业家、投资者看到了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市进一步明确要把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线课堂”,使重点项目建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基地和知行合一的生动典范。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站在深化学习教育的新起点上,我市将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真正做到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常用常得,强化结果运用,强化担当作为,朝着“美好生活看信阳”不断迈进。
来源:信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