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日本的教育,特别是有关珍惜食物、热爱生命、面对死亡的教育,的确比很多国家更重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但最近日本发布的一个“生命教育课”纪录片,却将日本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万网友热议。
有人说:没毛病!请少一些圣母!更多的人却说:这究竟是生命教育课,还是残酷认知课?
但有一点大家都公认:这堂课真的很日本!“如此残忍“的课程设置,非日本莫属。
你能想象,日本岛根县的出云农林高中,开设这门生命教育课已60年了。
这节课让一代又一代孩子,挣扎、痛苦、恐慌、无助,甚至崩溃。
开课的老师堂而皇之:“我们养育、终结、吃掉生命,通过这一连串的过程,希望学生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其实,就这一过程而言,很平常,不足为奇。毕竟,有几只鸡的命运可随着课程的深入,“鸡宝宝”对这些孩子来说,已不再仅仅是一只鸡。
起初,学生们都十分兴奋,充满新鲜与好奇。
小心翼翼满心期待将鸡蛋放入孵化箱。
一个月后,小鸡一个个破壳而出。
新生命的诞生,让学生们惊喜万分。
他们对小鸡充满了期待,终于可以开始养育小鸡啦!
每个学生认领一只小鸡照顾。
为自己的小鸡,起好名字戴上脚环。
朝夕陪伴的日子里,小鸡就是繁重课业里最亮的一抹阳光。
每天还要确认培育箱的温湿度。
更换小鸡的饮用水。
陪它们玩耍,操心它们的饮食起居。偌大教室里,那小小的一只只绒绒球,给孩子单纯的世界里带来从未体验过的欢乐。
整整6个月,天的陪伴,学生们最后一次给自己养育的鸡称体重。
这时候听着孩子们唤自己的名字,已长成大鸡的小鸡仔,“咯咯咯”地就跑到自己的小主人身边。问候今天过的好不好,甚至会将自己不开心的事,絮絮叨叨告诉自己的小鸡。它们,已经完全信任了孩子们,孩子们也把它们当成陪伴自己的宠物。
在单纯善良的孩子心中,它们已然占据了孩子心里最柔软最温情的角落可离别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学生们心中的不安、紧张、悲伤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慢慢到达极限。
如何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想到即将发生的一切,孩子们的心理在一点点崩溃。
老师一丝不苟地教导着杀鸡过程。
抓紧并扭转鸡头,一刀砍下!
旁边观摩的女生们,早已哭成泪人。
虽然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可此时此刻同学们还是要相互拥抱、相互鼓励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前一秒还在亲昵地爱抚,后一秒却拿起屠刀砍下它们的头。
看着自己亲自喂养大的鸡,在自己手中不停地挣扎。内心的挣扎、痛楚、悲伤与无助,折磨得他们只能不停地对着心爱的鸡,一遍遍地念叨“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只希望能自己果断迅速点,让鸡仔少受一点痛苦。
更残忍的是,当他们宰杀完后,老师还教孩子切鸡肉的方法。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处理鸡毛、切下鸡肉。
再放到煎锅里烹饪……
最后,还要一口一口吃掉。
很多学生拿着筷子,木然盯着盘子里的鸡块,久久下不去嘴。更多的孩子们大口放入嘴里,好尽快地吃下去,希望自己马上结束这门课。
无独有偶,这样的生命教育课,在日本绝并非个例,日本新鸿县在小学就已开始。学校让36名小学生,一起饲养2头可爱的小猪。
孩子们一下课就围在小猪身旁。
可多天后,孩子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两只小猪,被分割成大块大块的猪肉。
不仅如此,学校还让沉浸在悲痛中的小朋友吃下这两只猪的肉。
谁能忍心想象,此刻他们的内心正受着怎样的煎熬?
早知会有这样残酷的今天,当初就不该养它爱它呵护它,更不该把心留一处位置给它。怪谁呢?老师说这就是一堂课,小鸡和小猪就是这堂课里的实验品,课业结束,它们的使命就结束了,可孩子的心为什么那么难受、那么痛?
在养育过程中,孩子们对小动物倾注的爱早已超过了普通家畜的感情,它们把动物们当成宠物宠着。
对于孩子们而言,那些可爱的小鸡小猪,无异于我们成年人眼里的孩子。孩子们呵护、记录、分享养育小鸡小猪的过程,与成年人养育baby的过程,何其相似!
课程曝光后,中外媒体震惊之余争相报道,舆论哗然一片。很多网友怒斥,真的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才让孩子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吗?其实就生命教育来说,还有一种更深刻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死亡教育。一种称为“死亡体验”的另类教育,也在各地悄然兴起。韩国的“棺材学院”,专门向人们提供“模拟葬礼”的服务,只要付25美元你就能写下自己的“遗嘱”和“墓志铭”然后参加自己的“葬礼”
甚至被推入“模拟焚化炉”。通过40℃的热空气和声光电,等多媒体设施,让体验者感受“火化”,然后得到“重生”。
很多国外的学校也分别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美国
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英国
皇家学院于年建立了死亡教育机构,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其中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学习项目,健康教育的标准也包括了“死亡和丧失”课程。这门课程将帮助孩子们“体验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有关联的复杂心情”,并且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对情绪的控制力度”。台湾
台湾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内容包括两方面:“生命的旋律”和“温馨你我他”。在“生命的旋律”教学单元中,由教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温馨你我他”的教学,则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完成。台湾中学普遍开设正规的“生命教育课”,编制了生命教育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我们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是为了让孩子对生命有所敬畏,我们谈论死,是为了让孩子珍视生命。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热爱生命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核心。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部分来源│艺非凡、搜狐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