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授发帖感叹今年就业压力大3步,助

戴建业老师发了一条信息,说有位老乡的女儿,今年毕业,和男朋友双双“高不成低不就”地在家待业。

老乡很愁,戴老师也表示很揪心:“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理想工作当然好,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可以将就,说不定歪打正着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再不济也可以骑驴找马——一边工作一边应聘。”

其实,如果换一个视角,站在刚毕业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谁又愿意刚毕业就失业呢?

90%的可能,是先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不好,心里有了抵触;再加上试了几家企业没成功,便给自己下了结论:疫情年不好找工作,干脆等等再说吧。

换句话说,这些年轻人缺少的不是就业意愿,而是具体可行的方法。

刚好,最近我和一些HR朋友也聊到了这件事,干脆就写一篇,希望能对今年准备找工作的你,有所帮助。

01疫情求职的与

都说今年工作不好找,其实HR比应聘者还着急。

“一早上光看简历,就看了几百份,没一个靠谱的。”“远程面试又怕对方有猫腻,回头入职干不了活,我又得挨批。”

无论有没有疫情,我们求职的过程,都是要找到一家待遇不错,有成长的好公司。

而企业呢?则要找到真正能有产出的,适合岗位要求的人才。

能力和岗位匹配,在什么时候都是找工作的真理。

那么现在,你就可以先努力淡化疫情对自己心态的影响。而是聚焦在求职的核心,调整应聘策略,从而帮助自己在逆境中,找到适合的岗位。

这就完了吗?

当然没有。

可老话还说过: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前面我们把心态放稳了,下面就该从战术层面详细看一看,今年的求职市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变化一:岗位变少了。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于是我们听到很多有关公司倒闭,或者裁员的消息,就业岗位自然减少。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想,在这个时间放出来的职位,大都是企业急需甚至非常核心的职位,正好帮我们过滤掉了运转不好的企业,以及公司中不急需或储备的职位。

在这种情况下去应聘,无形中就提升了我们时间与精力的性价比。

变化二:特殊行业岗位增多。

比如说,医疗健康,在线教育,生活方式、在线协同办公、云计算系统等行业,因为业务需求增长,这类公司的招聘岗位会更多。

另外像某公司在疫情期间,紧急上线了几个生活服务类的新项目,也带来了大量的岗位机会。

变化三:招聘流程延长。

疫情期间,HR反馈慢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这个职位挂在网站上,长期不更新,你就要考虑它的真实性了。

一般来说,真正想招人的职位,招聘信息的更新时间不会超过1周。如果你看到的职位已经是1个月以前发布的了,我建议你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那假如对方真的想招人,就是一直没给你回复,咱们就不如“主动出击”。

通过平台询问进度,或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