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内的成都党员面孔上午远程办案下午为

00:46

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实习生吴语萱

心系疫情,一绽芳华,疫情阻击战中,成都党员的战斗力,是这个特殊的夏日中,最生动明媚的微笑,最温暖有力的守护。

陶丽梅,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产庭审判员兼党员,在本次成都疫情中,身兼法官、志愿者、母亲三重角色的她,用满是勒痕的脸颊、汗湿的头发、泡发的手掌,诠释着不畏困难、初心弥坚的精神特质,展现着小我价值与大我价值的和谐统一和完满实现。

8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连线陶丽梅,还原她的封控区三个面孔。

她是法官:

远程办案线上开庭

保质保量完成办案任务

“不好意思啊,我这边一直电话比较多。”8月4日,几经电话联系,记者终于接通了工作繁忙的陶丽梅的电话,陶丽梅语气温和有力,但断断续续的急促呼吸声,难掩其疲惫之感。

线上受理案件相较线下受理,难度提升不少,作为一名法庭审判员,陶丽梅表示,在每天至少耗时五到六小时处理两起案件的情况下,最不易之处还是在于证据方面,从原被告双方出示证据到法官审查证据等一系列流程,若证据仅通过线上电子档模式传阅查看的话,常出现证据不够清晰直观的情况,有时遇到网络信号不佳的情况,会导致当事人部分陈述内容听得不够清楚明白。

由于线上办案相较线下难度较大,所以要求庭前准备工作务必细致严谨,因此工作量较以往线下增加了许多,“线上工作,会有多次的沟通交涉,可能产生传达有误的情况。部分案件简单明了且前期工作完备的,半天即可处理完毕;部分案件涉及面众多且当事人争议较大的,会进行较长天数的处理,同时线上步骤程序繁琐,耗时也就相对较长一些。”

提及关于如何应对线上受理案件的困境,陶丽梅说到,“我会提前把问题焦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及时与助理沟通,助理根据归纳要点进行庭前会议和证据交换,同时在工作进程中与我进行工作回馈和情况反映,再根据原被告双方陈述和证据展示进行及时修正。”

她是志愿者:

配送物资核酸检测

不畏酷暑暴晒坚守岗位

观察到中风险地区都城雅颂居中的情况,工作人员忙碌辛苦,小区居民被迫居家,陶丽梅很是感动和心疼,“雅颂居就在我家隔壁,每天看到它的防疫工作,觉得大家都非常辛苦不易,所以自己也想尽一份力。”随后,陶丽梅通过与石羊街道盛兴社区的联系,如愿加入到成都高新区疫情防控党员志愿服务队。

7月31日,是陶丽虹参与志愿工作第一天。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站点协助社区人员将物资搬运分装后,拖着一辆盛放着数十斤物资的小推车,前行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大大增添了陶丽梅行进的阻力,此刻,她的双手已有些颤抖。将物资配送至单元楼下,逐户按铃通知,完成工作后,陶丽梅在热气腾腾的防护服中遍身湿透。

陶丽梅每日协助封控小区内物资调配任务,包括每天上万件快递、外卖的转运,及生活物资的配送到户,“我不太擅长体力活,常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大家都辛苦,有些志愿者在过程中发生脚部扭伤和中暑的情况,但他们都只是休息一下,咬咬牙接着工作,我想我也可以的。”

8月3日,是陶丽梅参与志愿工作的第十天。烈日当空,室外38度高温,陶丽梅与其他志愿者们穿上全套防护装备,酷暑之中“包裹严实”,彼此鼓励打气,协助社区开展高新区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平均每日志愿服务5—6小时,固定点位,分组安排,轮班站岗,“缺人时我们就替补换位,记得有天下午,我志愿服务完大概4点50分左右,回家休息了会儿,6点时看到志愿群中说人员不足,又立马戴上防护用具出门了。”

陶丽梅用九个字概况了对志愿工作的整体感受,新环境新氛围新体会,“志愿者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甚至还有正在读书的学生,大家虽然职业、年龄、性别有差,但共同秉持一份有爱之心,齐心协力一同抗疫,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贡献自我的一份绵薄之力。直到今天,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在表达自己想要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愿望呢。”

她还是母亲:

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润物无声才是最佳教育

“妈妈,为什么又要出门啊?”

“因为外面有病毒,妈妈要帮助大家一起打败它!”

……

“妈妈,今天病毒被打败了吗?”

“马上就快被打败啦!”

“妈妈加油啊!”

封控期间,陶丽梅与公公婆婆、年仅四岁的儿子一家四口待在封控区。陶丽梅每日上午进行线上办案,下午进行志愿活动,一整天都处于忙碌奔波状态中,当记者问到她如何陪伴家人时,陶丽梅有些哽咽,“我真的,真的特别感谢我的公公婆婆,他们很理解我每天的工作,家里的饮食起居也是他们在照料。我只要一有空闲,会陪老人聊天散步,也会陪孩子打打羽毛球和篮球。”

提到可爱懂事的儿子,陶丽梅开心地笑了。陶丽梅说到,儿子刚开始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多疑惑,为什么每天都会出门,为什么每天都是满头大汗,为什么每天脸上手上会有痕迹……“孩子还小,刚开始他十分不解,我告诉他大家每天都在努力打败病毒,后来我一回家,他就立马跑过来,问今天病毒有没有被打败。天气热,他戴口罩很闷,我就又告诉他不能给叔叔阿姨的工作增加负担,他往后在出门前就主动早早戴上口罩了。”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润物细无声,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陶丽梅表示,她希望儿子能通过本次疫情封控和妈妈参加志愿服务的事情中,明白到自己往后也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得是什么样的人。不必成为炽热耀眼的火炬,萤火虫也能发光发热,有一份光便发一份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