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21日讯(记者畅帅帅)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20日举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会上表示,从整体上看,一季度虽然多数中央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效益恢复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但各企业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挽回损失,总体运行还是保持平稳状态。
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中国网董宁摄)
疫情之下一季度央企运营如何?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经济循环受阻,下行压力远超预期,中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挑战,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彭华岗指出。
数据显示,中央企业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同比下降11.8%,超过8成企业营业收入下滑;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下降58.8%,57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26家企业经营净亏损,虽然3月份月度净利润比2月份明显回升,但与上年同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彭华岗指出,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国内外需求骤然萎缩、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部分能源类央企执行国家政策向全社会让利,在市场和政策的叠加影响下,石油石化、航空、汽车、电网等企业收入效益都出现深度下滑。
“从整体上看,虽然多数中央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效益恢复增长面临巨大压力,但各企业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挽回损失,总体运行还是保持平稳状态。”彭华岗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复工复产快速推进,企业经营活动基本恢复。中央企业2月底复工复产率超过90%,目前已达到99.4%。多数企业盈利状况已明显转好,中央企业3月份当月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已恢复至1月份水平。3月份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1%,月度投资规模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国资委、央企如何应对危机?
关于如何应对危机,彭华岗表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继续保持战时状态,在动态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提高各项防控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同时,实施硬核举措,坚决遏制效益下滑的势头,尽快实现稳定增长。具体的措施有五个方面:
一是要千方百计拓市场。要巩固开拓国内市场,加快现有项目建设和订单生产的进度,力争合同交付不延期,既有客户不流失,践守承诺不违约,把握疫情缓解以后恢复性增长的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安排,主动对接地方投资建设需求,有效对冲疫情造成的损失。积极做好国际化经营,“一国一策”“一企一策”,抓好“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努力保障境外项目、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如期履约。要支持中央企业加大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力度,在投资参股、产品合作、科研协作、经验分享等方面和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起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积极带动中小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要多措并举深挖潜。加大降本节支增效的力度,实施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控,更加突出管理降本、技术降本,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要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力度,加快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剥离,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的处置,加快清理低效、无效参股的股权。要加大亏损企业的治理力度,在完成“处僵治困”收尾工作基础上,深化亏损上市公司的治理,努力完成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任务,坚决止住出血点、消灭亏损源。
三是要加快升级补短板。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要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品服务,切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补短板,聚焦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大攻关力度。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完善上补短板,加大在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布局力度。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要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上补短板,充分发挥央企的优势,当好新基建的主力军,支持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
四是要深化改革强动力。按照将要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主动改革、大胆改革、务实改革,更多的推出能够激发企业活力、提高运营效率的改革举措,以改革对冲疫情的影响。
五是要防风险守好底线。要强化底线意识,强化风险防控,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