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8-29日,由芥末堆、多鲸、校长邦和映魅咨询联合主办的「GET+T教育科技大会」在中国黄山盛大举行。在12月29日由多鲸和校长邦承办的职业教育论坛上,数十位重磅嘉宾登台,共同探索行业政策新风向、职业教育新出口。
活动现场,国金证券研究所计算机组首席分析师孟灿以《政策推动下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为题进行了分享。
国金证券研究所计算机组首席分析师孟灿现场远程分享
以下为分享内容实录,经多鲸整理编辑: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话题,总体上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政策带来需求增量有多大?以及直接受益的环节有哪些?
先看第一个问题,增量规模。
这就需要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历史进程具体分析。总体上,可分三个阶段来看。年至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处于萌芽阶段,致力于全国电教网络的建设。年至年期间,进入教育信息化1.0阶段,工作重点转向教育信息化,推动建设「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年我国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整体建设节奏加快,同时建设重心由普教向高职转移。年,教育部提出「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到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推动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化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教育经费体量随着历程演进保持逐年上涨趋势。我国教育经费绝对规模由年约亿元升至年约5.8万亿元,增长约30倍,相对比例也由年占GDP约3%升至年约5%,教育经费投入稳步提高。
年国庆节前夕,一大批政策红利接连出台。8月,《央行: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听取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汇报等》先后发布,再次强调对高职院校教育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政策,教育部出函明确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一套专项贷款+贴息政策「组合拳」,大力助推教育新基建落地。
从流程上来讲,要申请本轮贴息贷款,需要首先形成贷款采购计划,并与银行达成贷款协议,随后上报上级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再去完成采购招标,最后由银行发放贴息贷款。同时,文件要求,高职院校需在年12月31日前签订贷款协议,且支付不低于20%总货值的设备购置首批贷款后,方可自主向贷款机构申请贴息贷款。
摘录分析10月1日至11月16日不同种类院校的招标信息,可以明显看出分层特征。一来是双一流高校,本轮招标呈现出项目金额大、信息化项目占比相对较小的特征,招标金额约在6-9亿,其中大部分投入在实验室科研仪器的采购上,信息化建设占比仅有13.8%-21.8%。二来是普通本科高校,整体招标金额出现明显下降,约在0.3-0.8亿区间,反之信息化投入比例显著提升,达到49.0%-58.1%。三来是职业院校,招标金额再次下降,约为0.2-0.5亿,其中信息化建设成为主流,约占84.5%-91.1%,实验室建设投入占比进一步缩小。
背后逻辑也不难理解。双一流高校实际上承担更重的科研任务,自然需要在实验室设备基建上投入更多。而越是倾向于职业技术教育,就越会偏向信息化投入。
再看市场规模。年教育部提出要求,「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据此计算,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费最低限额为4,亿元,年或达4,亿元。华经情报网得出,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为5,亿元,同比增长7.4%。综合两种数据口径,我们认为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应在5,亿元以上。
从结构角度分析,年我国K12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或达2,亿元,高职教信息化静态规模则在2,亿元左右,其中高职教各占半壁江山,职教信息化市场规模约达亿元,高教信息化市场规模同样在千亿元左右。
结合上述招标信息分析结论,可以估算出不同种类院校的投资金额,再进一步推论本轮政策增量总规模。总体来看,本轮高职教信息化政策增量总规模约为2,-亿元,依照年内结算货款20%的要求,年度新增市场规模约为-1,亿元。若不考虑二者重复计算,约占静态规模的22-59%,教育IT国产化标的或将极大受益于本轮贴息贷款政策。
再看第二个问题,直接受益环节。
由于贴息贷款政策红利是直接给到高职院校层面,而不是落在老师、学生和家长身上,主要激发了B端需求,受益环节更多体现在国内教育信息化产品中,尤其是在专攻智慧教室、实训室、整体解决方案等中游教育信息化产业的企业上。
在这里,我们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