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谋利践行宗旨从乌当区高新社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3/5397092.html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贵阳市乌当区高新社区党委强化思想引领,压实主体责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提升党性修养与强化责任担当有机融合,把践行党的宗旨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融合,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理论原著、红色经典和先进典型的同时,做思想道德的引路人、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主题教育真正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的。

01

阿栗村:

强化红色引领壮大绿色经济

在主题教育过程中,高新社区阿栗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结合阿栗村生态资源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强化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用红色党建激发“红色”力量。阿栗村党支部注重用红色党建凝聚党心民心,引导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功能,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宣传党建文化、展示党员风采、展现发展成果,营造浓郁的红色氛围;强化纪律作风建设,结合主题教育,认真检视问题,先后修改完善了《阿栗村干部考勤制度》《阿栗村干部学习制度》《阿栗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村干部主动作为,践行为民宗旨。同时,修改完善《阿栗村村规民约》,将文明言行、社会治安、生态保护、邻里和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强化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和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以政治责任守住绿水青山。阿栗村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富集。渔梁河从境内蜿蜒流过,贵阳市东郊水厂水源保护区汪家大井位于境内,水资源丰富;天然林和人工种植的科技杨梅、枇杷、樱桃等经济果林成片分布,森林覆盖率高,是贵阳市环城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水利资源与成片的森林资源形成了阿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情人谷”为核心的“情韵?阿栗”景区是乌当区“泉城五韵”之一。为此,阿栗村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要像珍爱生命一样珍爱生态环境,象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水青山,坚定不移地实施蓝天工程,坚决取缔关闭境内砂石场、弃碴场和燃煤小作坊,协调督促施工工地做好施工围挡、洒水降尘、运输车辆遮蔽清洗作业;实施复绿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经济果林、花卉、绿化苗木等种植;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对老百姓上坟、烧灰积肥等行为进行劝阻及制止,保护大气质量;实施碧水工程,完成汪家大井一级水源保护区核心区农户房屋拆除搬迁;认真落实“河长制”,开展巡河、护河、管河、治河工作,并做好日常巡查监管及河道、道路、路边排水沟及周边环境的白色垃圾进行清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取缔关闭95户余头生猪养殖;修建垃圾池28个,垃圾箱3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多盏,推进村寨、村民垃圾分类,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阿栗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以规模效应推动绿色发展。阿栗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该村距中心城区近、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及阿栗杨梅的品牌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经济果林、花卉、旅游三大产业。截止目前,已发展种植杨梅、樱桃、枇杷等果林上万亩,其中杨梅种植面积达到余亩,年产杨梅余万公斤,桃、柑桔、樱桃、枇杷等优质水果0余亩,年产量达到30余万公斤。年,由于周边和外地水果大量涌入,阿栗水果也出现了销售问题。为此,阿栗村两委积极应对,支持建立“阿栗果蔬汇”电商销售平台,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帮助村民销售杨梅余吨。此外,阿栗村依托“情人谷?杨梅园”优势,打造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休闲生态旅游品牌,鼓励、扶持50余家农户发展“农家乐”,引进贵州阿栗山花卉世界有限公司创办阿栗花卉市场,让农户在市场经营、就业和提供餐饮、运输服务等方面增加经济收入,实现同步小康。

高新社区阿栗村到帮扶点天柱县地坪镇三鑫村发放价值30万元的花椒苗,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02

新添村:

回应群众热点创新社会治理

高新社区新添村始终把守初心、担使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变成具体行动,把群众的难事、急事、烦心事当成村两委的大事、要事,想方设法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遇到困难问题不回避、不绕道,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勇担使命。

解决停车难,促进邻里和谐。新添村地处乌当区中心城区,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数量剧增,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因占车位、抢车位、停车挡道等问题引发邻里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既不利于邻里和谐,也影响乡风文明。该村小谷龙自然村寨沿南明河畔的缓坡而建,由于地势及历史原因,村寨仅靠一条穿村道路作为车辆进出的唯一通道。由于没有停车场,村民只好将车辆沿道路边停放,经常因停车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或造成挂擦事故引发矛盾纠纷甚至安全事故。村两委积极协调,对进寨道路靠河一面安装钢铁护栏,在有条件的地段加宽增设会车道。并在小谷龙大湾、车家寨、大坡三个自然村寨修建了3个停车场,新增车位个;小河口安置小区安置有原新添村蔡家寨组保利春天项目拆迁的户村民,由于小区住户较多,原有的车位无法满足需求,村民经常为停车发生矛盾纠纷。村两委积极与保利公司协调争取了2亩左右土地,向区政府申请立项并经同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及蔡家寨组村民会议表决同意,为小河口安置小区修建停车场及组务活动室。该停车场设计两层可停车辆80余辆,组务活动室两层约多平米,项目预计投资余万元,现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即将动工建设。

解决行路难,回应群众关切。新添村高寨田、地吾林两个自然村寨位于马鬃岭山半山腰,是苗族群众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村民大多是60、70年代从织金一带迁移而来,居住在山上、靠山吃山。原来通向两个自然村寨的道路是较窄的砂石路,坑洼不平又没有护栏,村民骑车摔倒的事情时有发生。遇到两辆小型车辆相向会车时,需要其中一辆倒行很长的路段才能让行,非常危险。新添村两委积极争取组组通项目并筹集资金余万元对通往高寨田、地吾林两个村寨的4.5公里道路进行拓宽改造,铺上柏油路、安装护栏,还与相关部门协调为村寨安装了自来水,想方设法改善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条件。

治理污染源,营造优美环境。新添村小谷龙片有小谷龙、高寨田(地吾林)2个村民组,3个自然村寨,共户多人。原来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业(蔬菜、经果林)为主,部分村民利用在餐馆收集的潲水发展生猪(畜禽)养殖。由于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粪便、潲水对水源、空气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村寨垃圾遍地、蚊蝇飞舞、老鼠乱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群众反映强烈,但养殖户为了自已的利益却不愿意取缔或关停,成为一大难题、一块“顽症”。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认真分析制定取缔方案,向群众宣传养殖污染的危害、深入养殖户开展宣传动员,与社区及相关部门共同配合,攻坚克难完成了新添村小谷龙片畜禽养殖取缔工作,消除了一直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顽疾”。在养殖取缔工作完成后,新添村又组织养殖户对养殖圈舍进行清扫、消毒,并投入资金对村寨道路、排污沟渠、存放的垃圾等进行了清淤、清运,以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环境有了彻底改变,得到了村民及周边住户的肯定和好评。

取缔路边摊,营造良好秩序。新添村温石路果蔬批发市场是新添村两委为方便村民销售批发蔬菜、水果建立的市场。由于村民、商贩在交易高峰时经常将摊位延伸到市场外的温石路上,影响车辆行人通行,多次整治多次反弹,市民反映强烈。新添村两委因势利导对原有市场进行拓宽改造,把占道经营的农户(摊位)引入市场,规范管理。同时积极协调社区、城管、商务、交通、交管等部门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倒进行取缔,对出店经营、流动摊点、车辆停放等进行规范,较好地解决了马路市场带来的脏、乱、差问题,取得明显效果。

高新社区党委召开主题教育推进会研究安排主题教育工作

03

新庄村:

谋求百姓福祉提升生活品质

在主题教育过程中,高新社区新庄村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做优人居环境,做大集体经济,做活农村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推进棚户区改造,满足村民改善居住环境愿望。“安居才能乐业”。由于原来新庄村农村房屋缺乏规划,高矮新旧不一,既有三四层高的砖混建筑,也有低矮破旧的瓦房、临时搭建的蓝皮房、年久失修的老宅及养殖圈舍,各类房屋相互混杂,显得十分混乱。加上原来的村寨道路大多较窄,没有停车场,村民的车辆夜间只能停在本就狭窄的路上,如遇火灾,消防车辆无法进入,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没有排污沟,生活污水时常顺着道路流淌。垃圾池、垃圾箱设置不合理,一些村民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习惯尚未改变。路灯、电视、电话、网络设施等配套不完善,生活十分不便。新庄村抓住城市化发展机遇,通过引进项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棚户区改造,较好的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村支两委配合区委区政府及社区完成了高新北路、学院路、振华路、水东路、新东路、新庄路建设,让新庄村的交通变得四通八达。在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征收安置方式完成了龙塘、大桥、新庄、云上、竹林寨等上千户村民十余万平方的房屋改造。现在村民已陆续搬进干净整洁、优美舒适、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商品房或安置小区,小区绿化、休息凳椅、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让居民享受到了城市居民一样干净整洁、规范有序、配套齐全、方便快捷的都市生活。

发展村集体经济,满足村民提高民生福祉愿望。俗话说“锅里有,碗里才会有”。新庄村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红利”,增进村民民生福祉作为努力方向。抓住城市化进程机遇,发挥新庄村地处中心城区的优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根据辖区耕地逐渐减少、农业比重下降的情况,推动发展重心从依托土地发展种养殖向依托城区发展服务业转变,实现从一产向三产逐渐过渡。一是利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房屋征收补偿给村集体的资金,用于建设房屋、购置门面等增加村集体固定资产,通过房屋、门面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让“死钱”变“活钱”,实现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近年来,共投入余万元购置太阳城门面0多平方,投入万元对位于高新路旁的老村委会办公楼进行改造后租赁给酒店经营,投入1余万元对办公楼进行升级改造后租赁给企业经营酒店和家具。二是结合城市居民需求,大力发展服务创收型产业。投入46万元对云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让村民进入市场经营,既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结合辖区内项目建设需要,成立忠正公司,组织村民有序参与土石方工程、运输队等产业。

通过创新发展,新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余万元。做大了村集体这块“蛋糕”,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庄村除将集体经济收益用于村寨环境卫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治安管理等公益事业外,每年还出资60余万元为村民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放就学奖励、春节红包等,让村民切实分享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繁荣农村文化,满足村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愿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只有经济的富裕,没有精神的富足,人就会迷惘、迷失。少数村民富起来后丢掉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吃喝玩乐、麻将赌博、泡剧追星等苗头有所抬头,新庄村支两委面对农村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把繁荣农村文化,重塑乡村文明作为焕发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一是完善农村文化设施。通过争取项目或自筹资金修建了农村阅览室、健身室、多功能室,在有条件的村寨建设了活动场地,安装了健身设施等,不断丰富农村文化阵地,充实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建设农村文化队伍。引导、鼓励群众成立了大桥少数民族文化歌舞队、云上舞龙队、老年太极拳(剑)队、腰鼓队、威风锣鼓队等多支群众文化队伍。通过群众自娱自乐形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开展文明教育。以文明城市巩固提升为契机,利用远程教育、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载体开展文明教育,提升村民素质。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爱心让座日”“无车日”“植树造林美化家园”“保护母亲河·我为文明城市加分”等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行为。四是丰富文化活动。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云上舞龙迎新春”“三·八节插花比赛”“喜迎国庆·欢度重阳”等活动,通过活动凝聚了人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五是弘扬民族文化。每年春节举办大桥苗族传统芦笙节,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使村民生活更加健康充实。

高新社区党委组织党员参观党史展览,了解革命历程,传承红色文化

记者手记

高新社区三个村的变化是社区党委坚持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高新社区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践行为民宗旨放在第一位,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通,以问题为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高新社区,“民生无小事”已成为党员干部的共识,要求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宣传好、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作为服务好群众的初心,对每一项惠民政策,除通过宣传标语、横幅、文化墙、展板、公示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全覆盖宣传外,还带头学习好政策文件,吃透政策精神,保证政策不偏颇走样,并利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群众乐于接受的“地方话”宣传好政策,让群众听得明白,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同时,通过走访体察民情、听取民意、解决民忧,耐心细致收集群众需求诉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认真梳理分析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针对群众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优质服务,切实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志愿服务机制,实现服务零距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尤其在推进就业创业方面,年,社区就完成城乡统筹就业人,完成创业培训人,技能培训53人,深挖就业岗位个,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END-

来源:贵州民族报

乌当区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邹婷

编辑:屠淑荣

版式:李树玉

g

黔中秘境生态乌当

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