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看郝景芳新书

郝景芳深圳新书发售演讲现场

这一两年,人工智能平平刷新头条,似乎很有前景。各个大公司也纷纷摩拳擦掌,已经或者正在准备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等高端科技试验和生产。而同时很多人在焦虑,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失业了怎么办?比如根据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浏览历史数据,写出大气磅礴、纵观古今的稿件;语音识别让翻译位置较少;特别是阿尔法狗AlphaGoZero,它从零开始学围棋,结果战胜了人类最厉害的围棋手。

既然人工智能的智力表现和学习能力如此优秀,很多人开始担心,AI时代来临,人将何去何从?郝景芳的新书《人之彼岸》与我们一同探讨何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怕吗?人类该如何面对AI的崛起?

郝景芳年生,小说作家,经济研究员。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年获得清华经济学博士学位。年8月,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创立儿童通识教育项目“童行计划”。

在《人之彼岸》中郝景芳构思了六个中短篇科幻故事,它们的主角无疑都是人与AI。人与AI隔岸而望,作为理性的AI,是否一定能把人类非理性的一套心理表征学个差不多?在物理环境变成了智能产品的天下之后,人又该如何自处?六篇科幻故事之后,郝景芳用两篇非科幻思考回答了我们关于AI的所有困惑。

如果你是司机,或许害怕无人驾驶的出现;如果你是翻译家,或许害怕还达不到计算机翻译的准和快,结果面临失业危机。可是如果你是检票员,是不是盼望如果机器人站在那里检票核对,你只需要远程操控就行了?人工智能似乎能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它的局限又在哪里呢?

1.综合认知的能力困难在哪?

因为人工智能的学习是基于深度学习网络,即只能做专业,而综合分析不行;比如你让阿尔法狗不下围棋,去下象棋,它则需要重新从头学习;之前的关于围棋的知识对他没有任何意义。

2.理解他人的能力。

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进行一些人工智能和人的语言对话,但只有在特定领域的专业问答,可以有比较好的答案匹配。然而自然语言,我们在说话时配之于各种不同的语调、急缓和表情.......这些情景对机器人来说大多还无法理解。也无法产生共鸣,比如高兴了、悲伤了。

3.自我提高和表达的能力

在科幻小说或许能够见到,机器人能够体会人类的情感、并且也赋予自己情感。然而现实中这个目标太遥远。

郝景芳说:“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原因有两个。外在原因是这个话题近两年太火了,到处都有人议论,难免会听到、看到、参与各种探讨,也常有人找我写相关领域的故事,久而久之,就积累成了这本集子。而内在原因是我对人类思想的兴趣。我从很久很久以前,或许是高三时,就对人的意识和人脑运作方式感兴趣。”其实郝景芳的书就是两个着力点——AI和人性。

人之彼岸的意涵其实很简单:人在此岸,AI在彼岸,对彼岸的遥望让我们观照此岸。

参考:郝景芳深圳新书签售演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