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至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届论坛聚焦“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主题。期间,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就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货币、金融开放体系、平台经济、未来教育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21届,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
”
数字技术革命:走向大规模应用
以“数字技术革命:走向大规模应用”为主题的讨论由新华网客户端执行总裁席卿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美光科技总裁、首席执行官桑杰梅赫罗特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
江小涓对“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做出了简要的解析。在未来五年,中央对数字技术产业化部分的增长提出了要求,并且将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核心产业。数字经济在“十四五”期间要全面覆盖,覆盖到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本身。另外希望数字经济能够广泛地赋能,继续扩展数字经济的连接边界和深度,争取在消费、旅游、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政府治理等方面取得进一步地发展应用。
江小涓强调,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不是一个浅层次的变化,它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根本改变。“十四五”期间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数字技术应用和消费群体、产业群体非常大,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条件,在数字经济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中间也有非常良好的起点。未来5年数字消费有重量级的应用、数字生产进入起步后的加速阶段,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特别快速地往前推进。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也要规范,一定时期内会给监管带来新的不确定性,这也是长期健康发展要付出的成本。数字企业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以数字自身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史蒂夫莫伦科夫表示,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无线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它以全新的方式保障人们的健康,支持远程工作和教育。5G正在推动一个全新的发明时代,能够创造新的机遇,并且促进经济增长。在5G的赋能之下,连接将惠及从制造到医疗等更多行业,最终变革全球经济,丰富人们的生活。根据高通的研究显示,到年中国的5G价值链将贡献近亿元的经济价值。
他指出,从去年开始中国持续推进毫米波测试,毫米波的应用能够加速惠及地方产业,这对于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5G在应对未来和应对健康挑战方面有着巨大的机遇,能够为急诊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和判断。数字座舱、网联汽车以及蜂窝车联网等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自主性,加速智慧出行的发展。随着超可靠、低时延连接应用,5G将推动制造业和工业4.0的未来发展,这是未来数十年颠覆性变革的开始。除经济效益之外,5G还将创造重要的社会效益,比如为服务缺乏的地区提供搭载高通骁龙计算平台的笔记本电脑,帮助贫困地区缩小数字鸿沟。
史蒂夫莫伦科夫表示,5G使我们能够畅想更多可能性,创造更多新服务、新体验和新行业,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释放数字革命的全部潜能。当中美两国企业携手在中国乃至全球推动创新,未来将变得无限可期。中美两国围绕数字变革开启合作将有令人振奋的前景。
宋志平指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智能化转型方面,进展迅速。不仅高端制造业在转型,同时江中制药、云南白药等传统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也快速普及。“数字战斗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关键竞争力。
宋志平对智能化的大规模应用提出三点看法。第一点,智能化不光是减少人力投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作业的精准度,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第二点,智能化的大规模应用解决了人工成本这个棘手的问题,避免了像日本等国家因为人工成本带来的产业转移和制造业空心化,能够巩固住我们国家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基础;第三点,资本市场对于数字产业的支持至关重要,下一步资本市场要加大力度,支持我们国家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化创新。
桑杰梅赫罗特拉表示,数字变革正在驱动着数字经济的变革,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比如说远程教育、远程快递等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能够使我们携手应对全球共同的挑战,比如疫情和气候变化。数字技术正在挑战传统的市场架构,如何储存、搜集和处理数据值得思考,需要进一步创新数字存储技术,例如加强云技术和云端储存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建立更多的数字中心和数据中心,并进一步地认识到数据、数字的价值。
他指出,未来一年,75%以上的企业都可能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的数字转型够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效率,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创新对于驱动数字转型至关重要。中国大力培育营商环境,促进了创新以及跨国企业的合作,并且在存储、半导体和汽车等方面成效颇丰。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和合作的前提,能够减少风险、提供稳定性,是公司有信心长期进行投资的前提。此外,也必须投资于人力资源和人才,这是成功的保障。智能化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期待有更多跨界的合作和创新来解决全球共同的挑战。
陈煜波认为,中国发展数字经济跟硅谷、跟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没有达到“四化”同步,在没有走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就迎来了信息化,所以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解决前面“三化”没有解决的痛点。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前瞻性地采用了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将中国的人口红利转为市场红利。现在数字化进程总体从消费端或者需求端向供给端渗透,下一步非常重要的就是发展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这些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发挥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优势,构建我们产业链、价值链、供给侧的数据红利。但当前中国数字人才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95%都在研发和运营,数字战略管理、制造业数字化、数字营销这一类的人才非常缺乏。
陈煜波指出,下一阶段中国乃至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有一些共性。下一阶段,一是要加强数字资源的整合、开放、流动和监管,要推进数据要素的市场改革,这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二是是既懂行业,又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数字人才应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只是拉开了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序幕,下一阶段数字技术会推动很多新的基础科学和产业的变革,因此,全球尤其是中国要加强数字技术与生物、材料、能源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加强颠覆性数字技能的培养。
数字货币的前景
以“数字货币的前景”为主题的讨论由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财经评论员姚振山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贝宝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丹尼尔舒尔曼,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斯科尔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宏观研究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鲁里埃尔鲁比尼以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金融学与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
丹尼尔舒尔曼认为,数字货币的发展为我们创建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创造了机遇,并最终有助于改善全球民众、家庭和企业的财务健康。全球疫情危机导致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养成新的习惯,他们正在放弃现金,而企业也在作出回应。数字化已在全球加速发展,不可逆转。货币的数字化通过赋能人们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和受益于安全有效的货币流动来创造共享的机遇。创造价值和产生影响的最大机会来自合作伙伴关系,以客户为中心的合作伙伴关系新模式可以进一步改善支付体验,并将全球经济进一步推向数字时代。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需要持续与所服务的客户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建立并保持信任。
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其中,“可控匿名”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体现了其M0的定位,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客观需要。
可控匿名的第一层含义,是匿名,就是要满足合理的匿名支付和隐私保护的需求。目前的支付工具,无论是银行卡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