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海咨询今日分享
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由于历史欠账多、社会经济落后,办学条件薄弱始终是困扰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在“普九”、“两基”攻坚过程中,在财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加大教育投入,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自发出钱出力,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新世纪以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初步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学校危房少了,寄宿制学校有了,信息化条件改善了,与此同时,仍然有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学生生活的基本需求。
与城镇相比,农村在办教育方面存在许多特殊困难。首先,由于中央和省级政府统筹不足,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由于财政自给率低,越是落后地区教育投入反而越少,虽然办学条件短缺和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逐步消除,但是学校普遍低水平运转,高中负债运行和经费短缺现象广泛存在。其次,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农村学校规模和成班率偏低,办学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集中办学是最优选择,但是学校如果过于集中,又会造成上学难,引发很多新的问题,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但是由于学校面广点散,具体到每一所学校的投入就比较少了,效益也不高,加上管理幅度大,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加大农村学校投入的原因,第三,在就学半径过大的情况下,要么学生要花很长时间徒步上学,要么采取寄宿制的办学形式,而寄宿制学校需要很高的成本,在没有充足投入的情况下,农村学校寄宿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学校进一步采取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和刻苦训练的教学方式,学生生活艰苦,学习紧张,导致严重的厌学情绪和营养不良,低龄寄宿还带来心理健康问题。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教育开展的“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综合改革实验,适应了当时农村改革的需要,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是,在“普九”、“两基”攻坚以及世纪之交高等教育大发展以及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教育越来越向着正规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走上了考试升学教育的道路,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离实际的倾向。一些地方在发展农村教育时,采取的是集中优质资源、集中优质生源、打造明星学校、创造升学率“奇迹”的模式,基本思路就是把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通过严酷的高考应试训练,让他们进入城市大学,然后落户城镇就业改变家庭命运。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幅滑坡,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由于升学无望,早早就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失败者,只能自生自灭,成为既无职业技能、又没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农民工。单一的升学教育导向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家庭送孩子到城镇学校就读的冲动,是当前县镇大班额难以消除的重要推手。更重要的是,农村教育成了与农业农村发展完全独立的社会事业,难以发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搜索免费咨询
第一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研究概述
第二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总论
第三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四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五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六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七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八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九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十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十二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十五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十六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七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十八章财务报表
第十九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