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家长,因手指太粗在家长群里翻车

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lff/130704/4202013.html

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有助于全方位的保护学生的教育环境,也能及时干预并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

网络信息时代,数字化战略将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有效应用。老师和家长都感受到了教育环境的改变,无论是远程授课,还是建立家校联系,都越来越方便、快捷、高效。

以往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要么是面对面谈话,要么是通过电话。现在老师只需要在家长群里发一条通知,全班同学的家长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一旦哪位老师或家长,不小心发错了信息,便会当场“社死”。

幼儿园一家长,因手指太粗在家长群里“翻车”

“群消息”已经成为当代人获取信息来源的关键途径,尤其是家长,没有时间天天问老师自家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只能依赖于老师在家长群里发的消息。

有哪位学生考试成绩优异,或者在哪个领域获得奖励,班主任都会在群里公布一下。被表扬的学生和家长,再开心都要装作谦虚的样子。其他家长即便再“羡慕”,也要在群里表示祝贺,或者点个赞。

一位学生的父亲,本来也想像其他家长一样,发点赞的表情包,结果因手指头太粗,不小心按到“抱抱”的表情包,引发了不必要的误会。连妻子都在群里提出了质疑,其他家长一副吃瓜的样子,发现“翻车”后想撤回也来不及了,只能截图解释说明,真是太尴尬了。

实际上日常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经常能遇到这种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有时候老师发完通知,家长回复时,只要有一个家长打错字,后面就会错一串。

有的家长只是想表达会积极配合老师工作,不会给班级“拖后腿”,结果被一个家长打成“狗腿”,后面的家长根本没仔细看,竟集体“拖狗腿”。老师看完心态都崩了,难怪学生一个个粗心大意,家长也是如此。

家长们不是打错字就是发错群,老师:我太难了

家长在回复老师信息时,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说错话让老师不开心。然而有的时候越是谨慎,就越容易出错。家长打错字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有些尴尬,但是不至于“社死”,最尴尬的莫过于发错群。

很多家长平日里手机不离手,跟家人和朋友沟通全靠发信息。忙起来就容易忘记切换界面,把消息发到不该发的地方。

一位班主任本来想提醒家长,接学生放学的时候带好雨具。其他家长纷纷表示感谢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无意间也打扰到一对家长的沟通。

学生父亲把本应该私聊妻子的信息,发到了家长群里,还公然要回家补补“生理课”。家长发现时尴尬不已,撤回也来不及了。

实际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班主任也只能自我安慰道,学生在一个有爱的原生家庭里,一定会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的。

最尴尬的莫过于那些暗地里吐槽老师或吐槽学校的家长,一旦不小心发到家长群里。再见到老师的时候,尴尬得恨不得钻进地缝里。老师直呼:我太难了,家长们都长点心吧。

“变味”的家长群还有保留的必要吗?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部分家长来说,每天查看群信息竟成了一种负担。学生刚上学的时候,家长恨不得老师全天发消息,以便于能及时查看学生的上课状态,时间长了就觉得麻烦了。

尤其是老师经常在群里布置作业,或者家长们在群里讨论个没完没了,对其他家长和老师都是一种负担。甚至有家长呼吁,家长群再照此发展下去已经“变味”,不如解散算了。

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还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是班主任要建立严格有效的沟通规定。

取消不必要的回复,也要及时制止家长在群里讨论的现象,有问题可以单独跟老师沟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再由老师统一在群里解答。

教育部已经出台规定,以后老师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也不能把辅导作业的任务交代给家长,减轻家长的负担。

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制定的群规,不要炫富,不要盲目拍马屁,也不要闲聊。有问题尽量在私下里解决,有意见或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跟老师直抒胸臆,不要是私下里吐槽或胡乱猜忌,更不要在学生面前否定老师的教学安排。#匠心创作奖#

今日话题:大家在家长群里发错过消息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