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接到广安区政协文史委通知,参加脱贫攻坚采风行到恒升镇,我高兴极了。因为恒升中学是我的高中母校,也是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作教学示范学校。离开母校二十年了,母校变化咋样?早就想回去看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我们一行20人坐着客车在恒升中学大门口停下,恒升中学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便呈现在眼前,令我怦然心动。走进校园,那熟悉的黄角兰的花香扑鼻而来。原来的学生宿舍、操场已不见踪影,只能依稀辨别它们的大概位置。从四面八方来的莘莘学子,从相遇、相识、相知,又相离,在这里留下欢声笑语和靓丽的倩影。
我们边走边听讲解员说:广安恒升中学创建于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与日俱进的市级重点高完中。学校占地60亩,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掩映,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学校硬件建设一流,现有教学大楼三幢,新建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前卫轩敞,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食宿条件。全校教职员工求真务实,重德育,抓素质,求质量,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园”、“广安市首批校风示范学校”、“广安市高中教学先进集体”、“广安市先进模范职工之家”、“国家基础教育英语实验学校”、“现代化远程教育扶贫工作教学示范学校”。学校奉“恒则必升,惰则易堕”之校训,行“持之以恒,旭日东升”之校风,施学而有恒,乐而不殆“之学风,用”日积月累,依恒求升“之教风。正是这样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我是恒升中学高85级1班学生,家住广安区龙台镇高埝村。我的童年是在偏僻的乡村度过的,上世纪70年代物质匮乏,生活艰辛。小时候的我常在田埂里割草,在河沟里摸鱼,在稻田里拾蕙,也从没有离开过童年生长的地方,封闭而愚钝。
听说恒升街上很繁华,路灯亮,马路宽,从那时起,我便下决心一定要考上恒升高中。有付出就有收获,天遂人愿。九月的一天上午,我收到恒升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兴奋不已。当我背上书包带上行李来到恒升中学报名时,”热烈欢迎新同学”的横幅深深地打动了我,班主任陈联一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
晚上,教室里灯光通明,再也不在昏暗的油灯下看书了。白天,乒乓球台平坦干净,再也不是乡村石头乒乓球台了。周末去书店看书,成了我最美的事情。偶尔读到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时,有种无言的感动,渴望摆脱乡村单调乏味的生活。迈出了离开家乡的脚步,来到恒升中学追逐自己的梦想。
改革开放,教育也如木逢春。广安区将恒升中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作教学示范点,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嘉华盛世,英明运筹,学校发展如火如荼。标准的学生宿舍取代了简陋的筒子楼,新式冲水厕所取代了传统的早厕,电子白板取代了玻璃黑板,塑胶运动场取代了碳渣运动场。
新修了教学大楼和综合实验大楼,设有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等功能教室,设备标配,现代齐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吃上了免费的营养餐。学校也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学校是“广安市诗词学会教育基地”,建有青春画社、恒艺书社、慕朵无倒队、抖空竹、小荷诗社、创客中心等社团,办有“学苑星火”校刊,打造有廊道楼道诗词文化,校园文化气息浓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还陶冶了学生情操。母校蒸蒸日上,声名鹊起,造福一方百姓。
恒升中学的发展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成就,也是教育精准扶贫一个的缩影,祝愿恒升中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蒋建明,就职于中国人寿广安市分公司从事新闻信息工作。年至今为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词学会会员,热爱文学和诗词创作,共发表文章篇。十年来荣获中国人寿四川省公司新闻信息先进个人,广安创文明城市征文中我的文章《和谐的春天》荣获广安市宣传部文联创作三等奖,散文巜神龙山的秋眺》荣获广安市文联广安市旅游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