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某公司在每个工位上安装“一对一”监控摄像头一事引发网络热议。网传图片显示,摄像头不仅可以拍到员工,还可以清晰拍到电脑屏幕画面。
该公司声明,安装摄像头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摸鱼”,而是担心游戏在未发行之前被泄密。很多网友认为,摄像头时刻对准工位,员工的一举一动都被“全景式监控”,此举会侵犯个人隐私。
在调查中发现,现实中的确有一些公司的员工遭遇过被“监视”的情况,有的是通过监控探头,有的是通过手机截图,还有的则是后台监控。
公司对员工进行“监视”是否有法可依?员工权利如果受损该如何救济?除了花样百出的监视手段,公司还有哪些方法能更好管理员工?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监控手段五花八门
防止员工不务正业
江苏一网友发文称,公司发通知让人事部门下班后挨个检查员工手机使用时长。通知显示,下班后人事会检查手机屏幕使用时间,上班使用手机时间关系到能不能继续留在公司。员工称,下班前人事在前台等着,挨个要手机拍照,屏幕使用时间太短的就要求拍电量和软件使用时长。
梳理发现,近年来公司针对员工的监控手段五花八门。
去年年初,浙江杭州某公司给员工发放了一批智能坐垫,用以监测心跳、呼吸等身体状况。公司的人事部门也因此掌握了员工不在工位上的信息,并通过智能坐垫监测到的数据询问员工“工作时间为何不在工位”。
去年11月,某公司《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显示,该公司针对非工作流量信息进行统计排查后发现,部分人员在工作区域内占用公司公共网络资源从事与工作无关事宜,如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等。根据公司规定,对11名员工(包括一名外包人员)进行了通报和处罚。
今年2月,有网友通过社交平台爆料,因为在上班时间向招聘网站投递简历,被领导约谈后裁员。据了解,该公司采用一种行为感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监测员工怠工情况、离职风险等。具体可提供包含员工姓名、所属岗位等具有“离职倾向”员工的详情;而员工访问求职网站次数、聊天关键词、简历投递次数等内容,也都能通过该系统看到。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员工监控”已经成为一门生意。
有电脑监控软件系统供应商表示,他们的程序可以知道员工在做什么,限制员工不能做什么,能精确地统计出员工每个月在每个软件或网站上消耗的时间,可监控到员工包括各种聊天以及上网记录和文件拷贝在内的一举一动。
此外,这些监控软件往往含网管监控模块,可通过局域网远程控制员工计算机,同时支持通过智能手机远程监控公司运营。据了解,这些电脑监控软件每安装在一台电脑上收费元至元不等。
这些企业为何要“费尽心机”,了解员工上班期间的一举一动?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会员,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帅军向记者介绍,公司监控员工可能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防止员工在工作时间“不务正业”,如利用上班时间玩游戏、聊天、购物、看电影等与工作无关的内容;防止员工泄露商业秘密,防止员工利用U盘、电子邮件等储存介质或聊天软件泄露公司文件和机密;防止病毒入侵,如员工利用公司网络下载一些来源不明或者携带病毒的软件,容易造成公司网络瘫痪。
工作场所安装监控
须保障员工隐私权
公司在上班时间是否可以监控员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员工的工作场所不属于公共场所。《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企业在工作场所可以安装监控,企业在工作场所安装监控行为的本身并不违法。”刘帅军说。
那么,如何判断职场管理是否违法?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李海明认为,首先要看有没有明确的管理依据,企业应制定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依据的管理则属于违法管理。其次,管理的实施应征得员工的同意。第三,管理内容应该限于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与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事项,管理内容不能违反法律,尤其不能违反法律赋予的员工权利。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沈建峰看来,目前判定工作场所监控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据还是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知情同意规则和必要性规则。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在“取得个人的同意”以及“为订立、履行个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需”时可以收集个人信息。如果违反上述法律,便侵害了劳动者的个人信息权益以及隐私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同意都往往通过格式合同来实现,因此应受到现行法关于格式合同规则的限制。用人单位应对收集劳动者信息的条款进行特别说明并合理的确定其内容,不得过度侵害劳动者权益。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同意是自身愿意受到合理性控制,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同意。”沈建峰说。
收集信息应当合理
充分尊重员工权益
今年7月22日,江苏常州一工厂女工反映,工厂的男女更衣室均安装有摄像头,他们担心隐私被泄露。该员工称,男士光着膀子还好,有的女员工夏天穿裙子,都不敢在有摄像头的更衣室换衣服。
对此,该公司董事长回应,公司提供给员工换工作服的场所确实安装了摄像头,主要起防盗作用,公司还有供员工淋浴使用的更衣室,那里并没有安装摄像头。
刘帅军认为,公司在不侵犯员工相关权利的前提下,可以在工作场所安装监控,如接待室、会议室、档案室、个人办公室以及通道、走廊等场所和区域。但不得在员工宿舍、休息室、公共浴室、更衣室、卫生间等其他可能泄露个人隐私的场所和部位安装监控。
沈建峰说:“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应注意利益权衡。一些信息尽管对用工管理很有必要,但涉及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时,则不可以收集该方面的信息。此外,用人单位应做好已收集信息的保密和删除,防止信息泄露,更不得超过用工管理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
“如果员工认为公司违规安装摄像头,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并没有专门保护劳动者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在劳动者个人信息或者隐私权益受到侵害时,主要是通过与公司协商或民事诉讼来维护权益。此外,也可以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向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进行举报,由其进行处理。”沈建峰说。
如何才能平衡企业管理权和员工隐私权的关系?
李海明认为,公司应当通过高效的管理模式、合理的激励机制、合法的权益边界来加强管理,保护企业利益。通过监控来确保企业的商业秘密不流失是一种非常难以实现的堵塞模式,企业若要保护其认定的商业秘密,应该通过法律、契约、员工认可来实现。
“可以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以明确某种监控是否超出了法律界限。例如,职场监控的摄像头在工位的正上方,会将员工的隐私部位纳入监控视野,这样可能侵犯员工的隐私权,还可能构成性骚扰,此时就需要明确监控位置的合理性标准,平衡企业管理权和员工隐私权。”李海明说。
(年8月8日至年8月14日)
1.政策讯息
聚焦青年发展权益
教育部:近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顺利完成并取得积极成效。此次“回头看”累计排查培训机构17.2万个(含已关停的机构复查及非学科类机构涉嫌开展学科类培训排查)、培训材料24.3万份、从业人员40.5万人,其中发现问题机构个,占比2.7%。各地依法依规对问题机构予以处置,目前各类问题整改完成率均达%。(教育部网站)
人社部:近日,人社部公布20个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网站和技能人才评价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避免上当受骗。(人社部网站)
国家网信办:8月8日,国家网信办曝光一批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强调要持续排查处置涉诈信息、群圈、账号,落实账号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完善涉诈举报机制,对现有应用、业务、技术进行安全评估。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引导未成年人,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国家网信办网站)
财政部、教育部:8月11日,财政部、教育部修订印发《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课后服务等服务性收费的管理要求,增加中小学校不得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禁止性规定。(财政部网站)
国家知识产权局:8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的通知》,确定北京市海淀区等38个城市(城区)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北京市丰台区等72个城市(城区)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示范时限自年7月至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8月11日,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统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的统筹协调,防止重复分散。(科技部网站)
公安部:8月12日,公安部在全国打击性侵犯罪专项行动推进会上表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性侵案件(含积案)2.86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22万名,有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公安部网站)
教育部:按照教育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安排,国内学位信息查询与认证服务职能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调整为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负责,查询与认证服务网站将由“学位网”调整到“学信网”。学信网拟于8月15日起开展学位查询与认证服务。(教育部网站)
2.权益热搜
辑丨孙希雨校
对丨王曾艺校
审丨孙小千值班编委丨金芙蓉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