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专题报告5G,从可用到好用

1、5G应用已瓜熟,待蒂落

5G使能全行业数字化。数字化技术正在催生CT、金融、媒体等各行业的不断创新,促进数字化进程的关键技术包括软件定义设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而连接这一切的正是通讯网络。与2G萌生数据、3G催生数据、4G发展数据不同,5G赋能数据——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MobileBeyondGiga),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Real-TimeWorld)以及全空间的连接(A-OnlineEverywhere),它将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合,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使能全行业数字化,成为基础的生产力,车联网是物联网在垂直行业的首要切入领域,将在5G时代蓬勃发展。移动网络的目标是全连接世界,产生的数据通过连接在云端构建,以降低终端成本和实现复杂的跨平台协作,云视频由于疫情催生,成为率先落地场景。

1.1、5G技术突破,物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

物联网(IoT,TheInternetofthings)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形成一定产业和应用基础。具体的说,物联网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物联网规模从年的亿元增加至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42%。国家先后出台多项重大物联网发展政策,包括物联网专用码号资源分配和使用证、全面推进NB-loT建设发展意见等,政策驱动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5G关键能力大幅提升,为移动终端带来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实现万物互联。5G时代的到来带动网络关键能力的大幅提升。其中eMBB(增强移动宽带)将用户体验速率提升至0.1-1Gbps,移动性提升至+Km/h,峰值速度大幅提升。mMTC(海量大连接)极大提升了网络连接密度和流量密度。URLLC实现超低延时。5G时代的来临将会使生活和生产发生质的飞越。在生活场景中,全息影像实现3D视频通话、云VR提升游戏体验、高清视频、远程医疗等改变生活;在城市场景中,车辆网、智能安防、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打造智慧城市;在生产场景中个,实现工业自动控制、机器人操作、无人机配送、智能化种植等技术应用,颠覆工业生产。

5G网络能力推动数据多元化、处理高速化、价值深层化,更有利于物联网发展。5G网络协助数据收集过程更加便捷,数据更加多样。数据处理方面,其先在边缘数据中心利用云端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处理,再送往AI大脑,更加高速。在5G结合AI+大数据的推动下,对垂直行业提供的开发接口让生态伙伴针对不同行业开发多元化的应用,使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多元。

5G与物联网的融合将真正解决物联网应用难题,将拉动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5G与物联网融合的优势在于5G网络有多大,物联网覆盖就有多大。5G+物联网不需要客户单独建网,大幅度地降低了建网的成本。5G的出现和全面覆盖帮助物联网解决应用难题,满足物联网高可靠、高速率、低功耗等需求,将实现基础层到应用层的跨越,使得物联网能够在各个场景大规模的应用。5G有望拉动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中国移动预测,到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45亿,而其中5G拉动连接数将超过55%。到了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超过53亿,而其中5G贡献比例将高达73%。因此5G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贡献将是无可替代的。

1.2、5G时代车联网有望接力4G时代移动互联网辉煌

从PC到手机,4G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入口连接数量已逼近极限,汽车作为人类“第二空间”,正在成为下一必争入口。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指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人-车-路-云“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即首先实现汽车智能网联化,再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感知车辆状态信息,并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整体而言,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1.2.1、车路协同弥补单车智能的局限性

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的融合,有效推动车联网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已实现小批量示范运营,如无人巴士、无人环卫车、无人出租车等,但仅局限于示范园区内,多运行于特定路线、简单场景等,在行驶中同样会因信息不准确、环境/场景多样化及复杂化、其他车辆意图不明确等,带来决策不准确等问题,且受限于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成本、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技术、安全等问题,尚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车路协同增强单车的感知能力、超视距感知和多源数据融合等解决单车智能问题,二者融合能更有效推动车联网发展。

1.2.2、5G+V2X加速车联网驶向快车道

5G网络的切片能力与边缘计算能力让车联网成为可能。5G网络的两大能力让智能驾驶成为可能。第一,5G网络的切片能力能够基于同一资源提供安全、质量可控的端到端逻辑专用网络,可灵活搭配物理资源和网元功能,未来车联网面临的场景丰富多样,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网络切成一片一片的虚拟通道,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优先级来分配网络,可以按需分配,也可以定制;第二,5G网络的边缘计算能力能够在移动网络边缘完成对车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大幅度降低了回传链路负担,提高计算能力,满足智能驾驶的低时延要求,同时可根据智慧交通预设场景,完成实时道路感知与环境感知所需要的计算能力。

C-V2X是基于4G/5G等蜂窝网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车联网将以C-V2X为核心。V2X分为DSRC和C-V2X两种。DSRC包含了车载装置(OBU)和路侧装置(RSU),OBU和RSU提供信息的双向传输,RSU再将交通信息传送至后端平台,该技术类似于在道路边装上WIFI,车辆通过WIFI进行通信,专用于短程通信,难以支持高速移动场景,高速移动场景下,时延抖动较大,如果距离过长,可靠性等方面会产生问题。C-V2X包含LTE-V2X和5G-V2X。C-V2X支持全部4类V2X应用,V2I/V/P均可通过C-V2X的公众网络通信(Uu)及直连通信(PC5)两种方式实现,具有通信距离长的优势。

按照C-V2X为车辆提供交互信息、参与协同控制的程度,车联网将经历辅助信息交互、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控制三个阶段,预计我国C-V2X产业化应用在年趋于成熟。目前汽车搭载的T-Box主要用于车载影音娱乐、车辆信息监控与显示、定位服务、C-V2X产业化路径和时间表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属于辅助信息交互阶段。新一代V2X车载终端可以实现车-车、车-路、车-人、车-云之间全方位连接,提供行驶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三大类应用,属于协同感知层面。未来随着V2X技术的演进、应用场景的丰富、部署的完善,V2X在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中将发挥更多的协同作用,逐步实现协同决策与控制,预计我国C-V2X产业化应用在年趋于成熟。

1.3、云视频会议:疫情推动,风起云涌

视频会议可以分为以专网视频为代表的硬件视频会议与以云视频为代表的软件视频会议,以云视频为代表的软件视频便捷可靠,成为首选。专网视频需要搭建专门系统,系统基于专线网络,需要多种外围设备以及专门维护,但其性能强大、稳定可靠、保密性强,因此主要面向部分政府部门以及大型企业。而云视频则基于云计算技术,使用通用网络,在中心点部署MCU、多画面处理和流媒体服务器,移动端配置摄像头、耳麦、会议终端软件,会议室配置高性能PC、视频采集卡、摄像头、终端软件,部署简单、扩容方便、安全可靠,且云视频类产品价格仅约为VCS产品价格的1/10,是企业用户的首要选择。

欧美地区是目前全球视频会议最大的市场,共占全球市场的65%左右,亚太地区约占全球视频会议市场的28%。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状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有望后来居上。海外软件视频会议市场起步较早,发展较为稳定;国内市场相对发展较晚,但成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年的“非典”推动视频会议进入大众视线。年奥运会的举办加速高清技术的应用,视频会议行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年高清市场规模超过标清市场,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年我国高清视频市场规模约占87.4%,预计年可达到95.9%。我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已从年45.5亿元增长到年的.2亿元。FrostSullivan预测-年中国视频通信市场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到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亿元。

1.3.1、SVC编码更适合云视频行业

编解码成为云视频工作的重要环节。云视频工作原理课分为三个阶段:摄像头、麦克风等终端设备采集会议室中的视频和音频,并将视频和音频编码,最后传输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音视频转码,并将转码后的音视频由CDN分发至会议室终端,云服务器负责数据的收发和传输,保证视频会议的同步性。终端设备解码收到的音视频内容,并实现播放。

视频编码技术是视频会议方案技术先进性的主要指标,SVC更适合云视频应用。年以来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视频会议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广泛采用的视频编解码标准是H.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H.后与ISO合作制定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高效编解码技术的运用使得高清的视频会议得以运行在普通网络环境中,从而为用户节省网络带宽成本,提高视频会议的用户体验。目前国内的视频会议方案可分为AVC标准与SVC标准,同属H.视频编码标准。SVC在AVC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高效算法工具的编码标准,相比AVC更适应复杂网络环境,成本更低,因此更适合云视频应用。

下一代编解码标准如H.甚至H.或AV1比H.有50%-%的效率提升,促云视频会议更好发展。H.是H.的改进型,算法的压缩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同等画质下将具有存储体积仅为一半、带宽占用省一半、更低的传输码率的特征。H.的制定是针对4K及以上的高清视频,目前H.标准还在发起和制定过程中。AOM联盟(AllianceforOpenMedia)推出的AV1编码技术免费开源,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生态。通过整合Google(VP10),Mozilla(Daala)和思科(Thor)的开源编解码器开发工作,以及微软和英特尔等其他创始成员的压缩专业技术,将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标准之一。

1.3.2、云视频会议行业快速发展

5G的快速发展加之疫情的影响,视频会议需求井喷式增长,云视频时代正式来临。由于新冠肺炎的爆发,众多企业和学校纷纷采取远程办公和线上教学,疫情期间我国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的需求量持续攀升,需求量相对较高,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推出免费的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服务。基础设施逐步成熟、政府推动力度加强、垂直行业需求认知提升等共同推动我国云视频市场进入成长期。

云视频行业的红利促使各大企业进入市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目前我国硬件视频会议竞争格局较为稳定,软件视频会议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国内云视频会议行业的参与者可以分为传统硬件视频会议厂商、新进入者(多分布于软件视频会议厂商)和构建云办公生态的行业巨头,如阿里巴巴的钉钉办公软件、腾讯会议、字节跳动、飞书等。

行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各厂商依托自己原有的产品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云视频领域。钉钉、腾讯等以构建云办公生态为发展目标,多以SaaS模式免费提供服务,软件特性突出;从硬件切入云视频市场的厂商有华为、中兴、亿联网络、苏州科达等,由于主要采用AVC编码,仅能实现5%抗丢包,画面相对较差、延时高。专注于软件的厂商如国外龙头厂商ZOOM、会畅通讯等,以SaaS为主,收购完成后同时具备硬件及解决方案能力,由于采用SVC编码技术的云视频会议可实现30%抗丢包,画面清晰度高且延时低。

1.3.3、横向赋能,纵向下沉

年中国云视频会议行业的政府级客户占比为26.8%,企业级客户占比为73.2%。企业级用户中,占比最高的是科技和金融,分别为22.7%和18.8%。清晰度、低延时与安全性为用户对云视频会议最基础的三大诉求。政府单位对云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性最为重视,且价格敏感度最低。教育与医疗机构对云视频的实时性要求最高,主要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软、硬件,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

纵向来看,视频会议有望进一步下沉到基层机关政府、中小企业;横向来看,视频会议将赋能更多行业发展,包括在线视频、远程医疗等。云视频会议解决远程沟通问题,在企业内部,可以结合即时通讯、任务管理、文档协作、企业网盘等成为企业协作服务办公的一部分,在外可以成为与外界交流的媒介,如经销商培训、客户沟通、专属客户、售前介绍等。在线教育行业近年来持续发展,在线授课需求持续提升,对实时互动类型的授课形式有硬性需求。在医疗行业,云视频将为实现远程医疗,改善我国依赖资源分布不平等等问题提供突破口,此外,此次“疫情”加快了我国医疗行业升级改革的步伐,行业政策红利频现。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为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63%。

2、5G消息商用在即,挖掘C端“流量金矿”新入口

5G催生企业短信新需求,5G消息带来短信市场新机遇。在5G网络制式下,万物互联时代终将开启,VR/AR、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单一的企业短信已无法满足用户通信需求,富媒体信息作为普通短信的升级版本,是集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通信方式于一体的融合通信服务,在兼具传统短信功能的同时,适应5G时代下市场需求的变迁,有望成为未来个人用户、企业用户间主要通信方式,短信市场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与传统短信相比:1)内容丰富,容量大:传统短信仅限于文字内容或短链接的形式,内容较单一,且容量有限(约1K);而富信除文字、图片外,还包括语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方式,容量大(约20兆);2)操作便捷,可靠性、安全性较高:能够在单一界面完成后续信息交互等商业行为,且与手机短信类似,具备实名登记功能,确保身份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