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免疫性疾病住院的患者姚先生,医院接医院秦伟教授的远程问诊。与传统的远程会诊不同,这次会诊是利用5G双千兆+远程CT扫描助手,通过电脑屏幕以及实时通话,实时医院放射科内的CT扫描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
几乎与此同时,眉山的一批年轻老师坐在教室里,收看由成都市教科院主办的“文翁大讲堂”,由北京师范大学“四大名嘴”之一的楚江亭教授进行网络直播《一流名校是如何诞生的》。
实现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医疗和教育,又是其中的关键领域。通过努力,现在,德阳、眉山、资阳的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成都七中、石室祥云的网课;目前,医保部门正在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力争尽快实现四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随着同城化的推进,未来的成都都市圈生活将会更加方便。
推进便捷就医
医院服务
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加快推进,对于德、眉、资的市民而言,在家医院的医疗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
距离成都医院,医院建立医联体后,华西专家定期上门坐诊,以及形式丰富的“远程”服务,缩短了患者与专家的距离。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建立起医联体后,开设“华西专家特需门诊”,华西附二院各科室专家轮流来眉山坐诊。
目前,医院医院、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与眉山市妇保院、医院医院均已建立医联体,德阳20余家医疗机构与华西、省医院等开展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联体构建等合作,资阳也已构医院的四级远程医疗体系。另外,四地已建立区域间临床用血紧急调配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皮肤、呼吸、心血管、神经内科等专科联盟正式组建。
“我们已经向德眉资三市开放卫生健康培训讲座。”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成都已经邀请德眉资学科带头人、骨干、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成都市举办的一系列培训班,比如成都多产儿科急救演练、成都市年助产服务机构提升能力网络视频培训会等。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年实施方案(-年)》中,提出要推进异地就医“一单式”直接结算,全面覆盖都市圈内主要医疗机构;探索构建标准统一的医保信息结算系统,全面实现都市圈内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与定点零售药店“双定”互认,不断增加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等。
按照方案,将实现都市圈内居民就医“一码通”,余家医疗机构发放电子居民健康码余万张,服务0余万人次持码就诊。目前,“一码(卡)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这些行动和部署,将让成德眉资四地居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构建八大平台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近日,“成德眉资”教研共同体签约仪式举行。以后,成德眉资四市的数十万中小学教师将通过网络平台共同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助推四川教育水平整体上台阶。
据介绍,“成德眉资”教研共同体将以信息化作为加快推动四市教育同城化发展的抓手,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成德眉资教育同城化发展实施方案》,实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培养平台,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育教育生态等美好愿景。
目前,眉山市与成都市建立了校际合作,眉山中学、仁寿一中南校区、彭山一中分别与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成都树德中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学校将在教师共培共育、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科研指导、学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德阳市制定了《成德教育同城化三年行动计划》,迄今为止已组织4批百余名教师参加成都教育高端论坛,学科名师工作室交流扩大至5个学科,近百名教师参与交流,组织参与成都市在线研讨培训系列活动共计7场,参与名师名校(园)长达余人次。
按照成德眉资阳光体育示范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共建计划实施方案,已于近期开展结对校签约仪式,实现了成都60所学校分别与德阳、眉山、资阳各20所学校进行艺体特色校结对共建,双倍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目前,四川大学眉山校区、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什邡校区在加快建设。
据了解,都市圈还将逐步推进教材统一,探索中考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四同步”。未来,都市圈将构建教育共享平台,打造师资培养、数字共享、职教联盟、研学基地、国际交流、教育生态共育等八大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共享。
本报记者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