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传统文化网络大课堂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

 鲁中网淄博8月14日讯(记者邢凯萌)“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把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有机地融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以此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体系优势。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为打造传统文化网络+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创立了中华传统文化网络大课堂品牌项目。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核心,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传统文化优质课程为学习路径,以互联网+社区教育为着力点,将案例、实操、小组讨论等典型做法常态化,将社区教育产品宣传辐射至有需要的学习者,形成了具有显著社区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满足了居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区的目标。

  以品牌项目为引领促进特色活动开展

  中华传统文化网络大课堂品牌项目在设计运行中,遴选所在学校及区域名师巧匠、能人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利用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方式,创新开发了具有工匠精神的特色教育。

  “品牌项目通过开展案例讨论、动手实操等教研活动,采取多样化组织学习活动,加强了对教学理论的集体学习,促进了我们社区学员理论和实践双提高。”马尚社区工作人员晓梅介绍说。

  “变化无穷的折纸技艺”“蒲苇手工编织”“巧手手工泥塑”等特色活动设计,让社区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项目组成员的蒲苇技艺获得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三等奖,社区学员的折纸“纸尖韵律”参加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并受邀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巡展。

  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深化教育内涵延伸

  社区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科学合理并且要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从而达到文化教育意义有效发挥的目的。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张蕾看来,中华传统文化网络大课堂品牌项目,充分把脉社区学员的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育的同时,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凸显传统文化的应用意义,结合社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确定社区教育方向,精准灌溉的培育模式让社区每一位学员真正体会“沉浸式”学习。

  “古诗词里的节俭之美”“筷子的语言”“手工编织”等教学活动设计,让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具有实践应用价值,收到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项目组受邀参加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社区学员的传统手工作品得到充分展示;项目品牌“山东蒲苇编”获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以网络为载体打造教育品牌实践探索

  网络载体的学习方式具有便捷性、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与社区教育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高度契合。在网络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网络大课堂品牌项目主动融合网络媒体,在打造网络社区学习平台、互联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资源方面积极探索。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对社区教育方式进行升级,采用新型VR等教育手段,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