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从工程高校直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没有A类学科都没有,最好学科是B+,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极为罕见。如此情况,仅有两所,而郑州大学就是其中之一。在河南,唯一的A类学科,不是属于郑州大学,而是河南理工大学这所双非,着实有些尴尬。
(一)冲A成为郑州大学第一个目标。
在建成世界一流学科,首先在成为国内一流学科,而这个一流的标志起码是A。许多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仅有N个A类学科,而且还有A+,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郑州大学只有B类学科,所以非常着急,冲A就成为第一个目标。两年前,该校召开了冲A推进会,要求几所学院“攻山头”,力争进入“A类”方阵,有效支撑一流大学建设。
郑州大学有19个B类学科,其中7个B+、7个B、5个B-。7个B+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如果冲A的话,这9个学科应该是基本力量。那么,哪个学科希望最大呢?这得深入分析。
(二)从7个B+学科看,考古学和水利工程希望大一些。
在考古学这个学科,西北大学与北京大学是A+,吉林大学是A-,之后就是并列四校,即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除了郑州大学之外,其它6校都是历史名校,考古实力很强。考古学是小众学科,如果同处于B+的南大、山大、川大有所疏忽的话,郑州大学有可能从四校中出头。
水利工程学科也是如此,只有2个A+、2个A-,然后就是5校并列B+,郑州大学就是5个B+之一。与郑州大学同处于B+的学校是中国农大、大连理工、四川大学、西安理工。如果郑州大学这几年在这个学科下足了功夫,又取得了一定成果,是可以出头的。
不过从这两个学科情况看,如果参加评估的高校没有增加的话,郑州大学要想有所突破还是极难的。参评高校不变,表明A+、A、A-的数量不会改变,郑州大学要实现超越,估计机会不大。比如考古学前三是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超越其中的任何一校都无可能。还比如水利工程,前四校是清华、河海、武大、天大,都是水利工程学科的元老,是不可能超越的。
郑州大学的机会在于这两个学科的A类扩容,由三个变成四个,由四个变成五个。这有待于参评高校数量的增加,因为A类学科是以参评高校为基数,按比例确定的。
(三)郑州大学最需要在“一流学科”上有所突破。
虽然说,郑州大学在考古学、水利工程两个学科有些机会,但最需要突破的是三个自定“一流学科”,即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可是这三个学科强手如林,三年五载要想突围,难度极大。
从临床医学看,郑州大学连B+都不是,只是一个B。此等级的高校有天津医大、大连医大、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南方医大。郑州大学要从这些高校中脱颖而出,难度不小。即使是突围成功,要超越前面的7所B+则更难。这7校B+是山东大学、中国医大、哈医大、南京医大、海军医大、空军医大、重庆医大,个个都是强手。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两个学科也是如此,即使是B+,也多是名校。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的B+高校中就有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大、大连理工等原来的高校。郑州大学要压过这些高校,如果不能在某个空白方向取得突破,是不可能的。
(四)新的评估指标体系或许能助郑大一臂之力。
以上分析并非说郑州大学没有冲A的机会,因为那是基于老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而做的分析。从第四轮学科评估标准体系看,帽子、论文、项目占有较大比重,数量多少极为重要。随着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这一切有了变化:
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按照这个要求,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即使用第五轮评估指标体系重新衡量第四轮评估结果,也会大有不同,更何况最近几年高校各个学科的实力发生了变化,估计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出现较大变化是大概率事件。
从新的指标体系看,郑州大学至少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不再数帽子了)、社会服务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如果再在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等三个方面有所收获,某个学科进入A类有可能的。如此,也就实现了A类学科清零。
网友们,今天就提供这些资料与分析,郑州大学冲A能否成功,还得等待第五轮评估结果。不知你们对此还有哪些资料和分析共享,期待留言讨论,供网友们欣赏。谢谢阅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