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对职业院校信息化提出了基本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图书馆、电子校务、教学科研的信息资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和各种规范标准方面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年6月,教务部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版(教职成函〔〕3号)。规范明确指出:“一站式服务平台是实现一体化信息服务的具体形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据标准体系、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综合信息服务和网上服务大厅等。”
学校一站式服务大厅一、建设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引起新一轮社会生产变革,职业院校信息化迈向“以人为本,强调以服务为核心,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品质提升”为标志的创新发展阶段,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江苏省的《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要求推进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网络化、一站式教育政务服务,实现教育治理能力优化。为增强协同服务意识、持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让学校师生享受更多信息服务的获得感。主要意义包括以下方面:
1.实现校务服务事项数据共享
借鉴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的经验做法,组织数据来源部门编制校务服务数据目录,推动学校行政办公、财务管理、学生工作、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部门建立数据仓,不断充实校务服务大数据。
数据中心机房2.推进校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
利用跨部门业务协同和部门间数据共享,提出减权放权、联办合办等优化办事流程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减少前置条件、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间,有效避免师生在办事过程中重复填写表单和重复提交证明。
业务流程审批3.完善统一校务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学生事务中心迭代升级,加快现有校务服务系统整合,建立满足“一网、一门、一次”要求的“一站式”校务服务大厅和校务服务网。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快递送达”和“跨部门一件事情联办”改革,通过设置网上办理体验区等自助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办事效率,逐步实现校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
二、解决方案
1.共享数据中心系统
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相关行业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数据字典和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建立安全高效、充分共享的数据集成服务平台。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为学校的管理及师生工作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共享数据中心大屏2.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构建全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所有系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身份认证,并与门户结合实现单点登录。实现应用系统的集中用户管理及统一认证标准,通过制定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新建系统用户认证的统一集中化管理。
统一身份认证大厅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构建校园门户平台,整合全校的应用系统,实现全校应用系统的功能和流程重整。门户平台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根据不同的使用权限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并可进行个性化定制,平台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
4.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实现“以人为本、融合服务”,建设“一号申请,一站式服务,多渠道通办”为核心的融合服务体系。该体系以事项、流程、服务为核心,整合资源,从全局进行服务规划与服务渠道建设,规范事务办理和协同流程,解决跨部门协同服务的难题,统筹学校各部门服务资源,向用户提供统一服务,促进服务模式建设创新,实现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模式多元、服务渠道畅通,为向“服务型”职业院校转型打下坚实的信息化基础。
网上办事大厅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