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助教育腾飞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明德小学一学生,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多公里外的包头市,最近却在思考上万公里外的比萨斜塔是怎么变斜的。在课后服务中,因为科技赋能,边远地区学生和城市学生享受同样的教学资源,甚至同上一门课,这样美好的愿景正在走进现实。线上专业教师讲解,线下带班教师辅助,信息技术与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促进了区域间教育资源流动和均衡。

  要全面提升科普信息化工程,真正实现科技赋能、平台加持、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公平。

  一是加大实施科技传播平台建设。依托移动终端、微博、网络等现代新兴传媒载体,拓展科普传播渠道,创新科普传播手段。

  二是加大实施科学传播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促进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用好“科普中国”“科普湖北”等信息平台和资源,推动科普由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联动转变,实施“互联网+科普”,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元、高效、精准、权威、普惠的科普资源供给和科普服务。积极推行科普网、科普频道、科普廊道、科普大屏、科普快车、科普e站等,实现科普传播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发挥动漫、短视频、游戏等适于网络传播的优秀科普作品作用,满足科普智慧化发展需要。利用   三是最大程度丰富课程模式。基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置不同主题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层次、立体性发展需求,让学生既能挖掘出自身兴趣点,也能让知识面得以拓展,吸收更加全面,能力得以提升。

来源/作者:网评胡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