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宁城县司法局对标对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围绕“五抓五提升”,全面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抓法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力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建立健全依法治县组织领导机构,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印发《关于开展全县乱执法行为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纠正和查处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等突出问题。同时对县直20余家执法部门涉企的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专项评查,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对全县行政执法主体及执法人员进行了重新梳理,梳理法定行政执法主体50个,授权主体9个,受委托主体27个,完成对名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审核办理工作。持续深化行政复议改革,年以来,办理县政府行政复议案件30余件,协调政府应诉案件40余件。
抓人民调解,提升矛盾化解水平。一是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构建了县、镇乡街、村社区、调解小组“四级网络”,形成了“以县人民调解指导中心为引领,基层人民调委会为主体(镇乡街调委会为重点,村社区、企事业调委会为支撑,调解小组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委会为两翼,个人调解室为补充,纠纷信息员为触角的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新时期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全县共建有调解组织个,人民调解员人,形成了人民调解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方参与的“大调解”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年以来,为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共配备3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共配备1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三是健全纠纷化解机制。建立分类分级调解制度、分析研判制度、奖惩制度“三项”机制,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专职人民调解员对重大矛盾纠纷、疑难案件、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研判、集体会商、专项会诊,对人民调解案件实行“以案定补”。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件,调解成功件,调解成功率99.7%,协议涉及金额余万元。
抓社区矫正,提升监督管理质量。将手机APP定位、社区矫正管理平台、远程视频指挥终端、远程监控终端、4G移动执法记录仪等信息化手段集中整合到一个监管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对象交付接收、信息采集、矫正执法、教育管理、召集会议、组织培训、协调个案、社区矫正对象集中点验,指挥调度和督导检查等工作全业务、全流程、全时段统一智能管理。年以来,共委托机构调查评估委托函份,经调查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人,通过率86%。接收社区矫正对象人。目前在矫人员人,办理居住地变更12人。
抓普法宣传,提升法治教育质效。一是突出领导干部学法重点。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为领导干部任前考法编印试卷2套,名新任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全部合格。二是突出青少年法治宣传。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学校每周上一节法治课,常态化学习提高青少年法治思想;各校法治副校长积极为学生上好开学法治第一课,包括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重要内容;各单位开展“送法进校园”“模拟法院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法治实践活动26次。三是突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年以来,全县普治成员单位共开展普法讲座98次,普法宣传活动次,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