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LinkedIn领英
前几天有读者留言:年前刚辞职,准备过完年换份工作,可一切都被新冠肺炎打乱了,收入断了却还要交着房租,我该怎么办?
一场疫情,不仅威胁到人的生命,也危害了许多人的生计。
朋友年前就准备跳槽,已经进了终面,可最近追问情况,对方只是拖着,再也不提面试的后续。
身边有应届的学生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公司签约offer需要人去北京,但北京的高校又不许学生返校,这会儿校外租房显然也不现实,好不容易找了份有望转正的实习,就成了泡影。
在特殊的时期里,大到西贝这样的企业,小到每一位职场人,都是这场疫情浪潮中的小小水滴。
年的职场会有哪些变化?普通人应该如何调整自己,抓住机遇?
我们采访了LinkedIn的HRDJoyce和招聘主管Connie,并提出了大家普遍关心的n个问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Anthea。
岗位会调整
招聘高峰不会缺席但会迟到
今年的招聘高峰期会有所延迟。领英人才招聘主管Connie说。
但各家企业都需要重新梳理招聘岗位和招聘流程,不是不招,而是需要等一等。
梳理什么呢?
首先是岗位及其数量。
Joyce说,通常企业的招聘岗位取决于两个变量:第一是离职率,第二是企业的经济决策。
而新岗位的诞生往往取决于后者。
现阶段,很多企业面临的是生存级的问题。
此前的招聘方案所对应的蓝图,若不能在一两个季度内实现,对于企业来说,明智的选择一定是不招。
举个例子,某托管培训机构原计划今年在其他城市新开一个连锁学校,计划招聘一定数量的学管、老师和校长。
现在就算招了人,新学校也未必开得起来。
第二个需要梳理的,还有招聘和入职流程。
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开始远程办公,想要把正常的线下面试和入职流程变成线上的对应方案,并获得许可,还需要一定时日。
Connie说,她朋友圈里各大互联网公司的HR都还在招聘,LinkedIn上岗位的数量也在增多,只不过入职流程、离职流程可能会延迟或者改变,有的会暂时停止,直到一切恢复之后再入职。
耐心点,今年的招聘高峰期可能会延迟,但依然会来。
失去了一些岗位
也诞生了新的机会
平时想跳个槽,还需要偷偷摸摸投简历,想理由请假去面试。
这段时间不坐班,正是研究招聘网站和心仪公司的最佳时机,有了面试大可以线上先接触看看。
线下的招聘会肯定是没有了,那就多上网,多搜索信息。
而没有跳槽打算的人,也可以借此机会可以探索灵活用工的方式。
比如英语好的人尝试下翻译,文案不错的试试写作投稿,当老师的试试线上教育。
一些企业也会创造这样的岗位,比如一个项目临时需要三班倒,却只有两组程序员,需要一些短期员工,只签三到六个月合同。
疫情过后,受影响最大的是旅游、餐饮、零售、制造业、线下娱乐等行业。
实体工厂也是生死一线。
有位老板算了笔账,个员工,人均月薪,一个月就是万,房租万,水电损耗20万,税收定额50万,还有快过保质期的货万。
停工一个月就要损失万。
但另一方面,那些在海外有蓬勃业务的公司,受到的打击相对较小。
而互联网行业非但没有受到太大打击,还迎来了新的增长点。
诸如飞书、钉钉等远程办公软件的优势也立刻凸显,甚至无人机的使用场景也有所突破。
Joyce说,“印象很深的是无人机在跨省高速收费处停车缴费的车流上空巡走,展示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