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远程教研教学机制,沪遵教育协作

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322/4595418.html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吴振东、骆飞)12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沪遵教育协作新图景:“线上”结对帮扶,成就“双方共赢的事”》的报道。

一堂八年级生物课,讲的是“给苏州河做体检”。上课前,授课教师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钱君打开视频软件,让远在公里外的贵州省赤水市文化中学30多名学生同步听课。课上,钱君和贵州学生进行了顺畅的互动。

“最大的收获是视野上,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文化中学校长谭立维想到,苏州河边的微生物实验,赤水河边也可以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更加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路径。近年来,上海、遵义两地持续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下的“育人策”。在线下交流因疫情受阻情况下,今秋新学期始,两地间“一校一课表”远程教研教学机制有力“补位”,推动教育帮扶向着全覆盖、精准化、可持续迈进。

 (小标题)经验输出开上“高速路”

“吴校好,我们有线上教研互动相关问题向您请教。”开学后,赤水市元厚小学校长何中远,迫不及待地向结对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发去信息。很快便收到回复:“期待尽快收到你们的需求,我们共同制定教研互动方案。”

年,沪遵两地建立扶贫协作机制。多年来,上海中小学校主要以送教上门的线下方式对遵义学校进行结对帮扶。而今,面对教育需求日渐多元及线下人员交流因疫情受阻的实际,两地达成共识:将结对帮扶主阵地搬至线上,探索切实有效的远程教学教研互动新路子。

“上海教师不远千里,面对面、手把手地带教这里的教师,效果固然好,但覆盖面毕竟有限,要想那些更为偏远的山区学校不掉队,线上帮扶应该成为重要的补充。”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联络组组长尼冰说。

对症下药才能提升帮扶实效。据了解,这一帮扶新机制通过“一校一课表”开展,即受助校根据自身短板提出需求,上海结对校匹配相应资源,两校形成个性化“课表”,明确开展教学教研互动的目标、任务、频次等。

赤水市旺隆小学校长雷辉华形容,过去自己像一块海绵,到了上海学校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吸收”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教研制度等方面经验,但“容量”总有尽头。“现在一根网线,可以随时向上海取经,心就定了很多。”

更多教师表示,如果说过去的结对帮扶是靠几位上海教师“走山路”,如今这项工作则是走上了“高速路”。

(小标题)线上“急诊”提升教师获得感

走进教室,拥有6年教龄的旺隆小学语文教师张青梅略有些紧张。听她上这堂课的,还有身处屏幕另一端的上海市中远实验学校的三名资深教师。

课后,上海教师向她提出建议:教案还可以做得更仔细、教学节奏还能把握得更好、情感拓展还可以更加深入。

“以前我去上海,相当于看‘门诊’,现在我线上就能看‘急诊’了,教学上的不足我可以马上改进。”张青梅说。

钱君的视频实验课上,听课的“学生”还有赤水市教育局干部和文化中学的十余名教师。“学到了生物课进行课后拓展的方法”“过去总觉得西部地区困难多,做实验就想着实验室里有什么,其实走进日常生活就会发现更多的教学资源”……课后,教师们也交流了体会。

目前,遵义市共有近所学校开展了与上海学校的“一校一课表”结对帮扶工作,内容涵盖教学管理、学科教研、学生活动组织、创新课程构建、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更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通过网络“涌”进曾经难以触达的偏远学校。

“上海教师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