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刚刚过去的国庆和中秋,有的人回到家乡,和家人共度佳期;有的人游走四方,饱览了一番祖国的大好河山。
节前,中国平安推出的远程支教第二课《我的故乡我的国》就已启动。继儿童节的远程支教第一课后,这堂别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平安的家国情怀再次成为焦点。咱们平安人——
又上央视啦!
日前,北京鲁迅故居的小四合院内,《我的故乡我的国》的课堂上,著名儿童文学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通过远程直播平台为全国所平安希望小学以及上千所偏远山区小学的学生们上课,带领乡村孩子从经典文学作品中,一同读懂“故乡”这本大书。
直播当天,央视就已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直播该堂课程。值得平安人骄傲的是,时隔一周后,这节远程支教课堂依然出现在了10月6日的央视《晚间新闻》上,要知道,黄金周的热点可是多如牛毛哦!
作为平安支教推出的第二堂远程支教课程,《我的故乡我的国》延续了独有的“情景教学”模式,以科技创新打破了支教的时空界限。在这样的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能轻易覆盖平安人暂时到达不了的偏僻地区,让分身乏术的人们真正看到做“小事情”实现“大公益”的途径;孩子们更是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获得了更深入的教学收获。
本次课程的场景选择了人文气息浓厚的鲁迅故居,这个由鲁迅亲自设计改建的小院,无论建筑还是陈设都十分简单朴素。曹文轩老师从“故乡”出发,借助一本立体的“家国大书”教具,在镜头面前娓娓道来,教给孩子们写作的经验,与乡村少年共同感受乡土中国之美,帮助孩子们认识个体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刻关系,从而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教育。
这样一场体味家国的远程支教课堂,正是国庆中秋佳节最好的注脚。也因此,在热闹的假期里,平安人的家国情怀脱颖而出,闪耀在央视的报道中。
既然是上课,孩子们的感受更重要。安徽六安平安希望小学的学生高岚岚同学在回答央视记者的随机采访时说道,故乡不止是眼前的村庄和城市,更是祖国这个大家庭。所有人的故乡连起来就是祖国,相信这也是所有参与了连线上课孩子的共同感受,通过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情境教学课,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六一儿童节之际,平安远程支教第一课《不到黄河不懂诗》,同样登上过央视报道。该课程邀请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北大才子彭敏作为主讲人,在宁夏中卫的黄河边为乡村孩子讲了一堂家国诗词课,首开直播情境教学的新模式。黄河与黄沙交相辉映,师生幕天席地而坐,穿越历史云烟感受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从祖国山河的豪迈壮阔,到人文故居的家国深情,平安人热爱家国的赤子之心从未变改。
过去23年来,中国平安深耕教育公益,在全国30个省份援建所平安希望小学,帮助逾30万偏远农村孩子实现“读书梦”。年,平安支教行动启动,为乡村学校送去音乐、绘画、体育、英语、文化、心理等各种优质课程。至今,平安支教已经招募近名支教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间超26万小时,受助学生达10万多人。
我们一直相信,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并为之努力不懈。平安支教课程再上央视,这则短短的报道让我们的心更加坚定,为明天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