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洗礼后,养老机构的升级之路

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还在继续,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下,成效斐然,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新增确诊、新增疑似、现有疑似连续两天为0。在这场疫情中,各行各业都经受了抗疫的洗礼,养老机构从中得到了什么?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否又有了新的要求?

强化医养结合的理念

此次疫情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医疗功能和养护功能一体化整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因此养老机构迭代,要用更多的医的思维去把握和理解问题。

从政策上来看,过去讲医养结合,主要精力都放在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上,工作重心落在了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上。

当前部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仅满足有医+有养,在实际运营中医疗功能更是被严重弱化,有的仅设置了简易诊所,有的将医疗部分外包,有的医院的绿色通道的协议。

(图片来源:青岛日报)

当传染疫情来临之际,这些弱点被无限放大,隔离区、缓冲区、防护设施、消毒洁净等等,全部成为制约养老机构度过非常时期的瓶颈。

因此,未来医和养功能的合理匹配,硬件软件的高度整合、运营服务的一体化发展将成为医养结合的显著趋势。

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

广东省卫健委日前发布《广东省养老服务机构恢复服务秩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引》中强调的第一点,是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机制。

养老服务机构要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机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防控工作,要成立健康管理小组,并同时设立健康管理责任人,主动对接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并实施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划片分区,责任到人。建立机构内感染控制与隔离制度、流程并组织实施。

这不光是疫情下的应急备案,更应该落实到养老机构日常管理的常态。

(图片来源:和君康养)

养老机构是传染病传播的高风险机构,本次疫情暴露出国家在养老机构传染病和消毒管理规范方面存在空白,《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突发事件的界定不清晰,缺乏完整的传染病管理和消毒制度要求,对养老机构的专项监管存在明显盲区。从养老机构管理者到一线操作人员,每个层级每个工种都存在传染病防控的疏漏和缺失。

要从细节开始,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强化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培训,细化落实各项传染病相关的制度、措施,建立预案及工作指南,定期开展督导,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要将相关传染病、消毒隔离知识和操作技能实践等内容纳入常规培训计划,对养老服务机构传染病和消毒隔离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开展专题培训,培养养老服务机构传染病和消毒隔离安全明白人。

推进数字化在养护领域的深入应用

与之前疫情不同的是,包括互联网、云技术、AI、5G等科技手段在本次养老服务业抗击疫情战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部分案例表明,数字化技术支撑了疫情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应用工作。

基于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和各种科技手段的加持,互联网和数据智能技术助力疫情期间的养老服务非现场监管、养老生活服务、在线医疗通道、远程探视监测和老年教育学习等工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次养老服务业疫情防控的效率。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互联网医疗+模式将成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新的发力点。医院是共识,但是身体的其他不适如何解决则是人们的痛点。对普通人而言,互联网医疗自然是首选,单一疾病相对容易在网络上得到解答。而对于养老机构而言,面对一人多病的老年群体,就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医疗,而是要发挥养老机构日常健康管理和院内初诊的作用,整合互联网优势和医养结合。

互联网医疗平台应为养老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端保障,包括:

1.标准化查房。通过远程智慧医养服务平台,实现远程查房功能。

2.远程医疗。在查房时,巡诊医医院专家或专科医师开展远程会诊

3.绿色通道。医院门诊检查或住院时候,通过平台实现绿色通道转诊服务,优先门诊诊疗和住院治疗

4.家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