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里的“新桃”和“旧符”大致类似于当今的春联。贴春联是华夏民族年末岁首迎新驱邪的一种方式,其中蕴含着中华儿女融入骨血的不尽乡愁。这一缕文脉,一坚守就是数千年。
春节的永恒主题是阖家团圆,亲友相聚。除夕老三样儿是祭祖、贴春联、守岁。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挨门挨户地去看春联,同时给村里的乡党拜年。
回想几十年来组织、实施、深化“春联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倡导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影响颇大,作为志愿者、书写者的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是欣赏春联,我打趣为“三宜法”。一是尾字平仄得宜。面门而立,右首为上,上联联尾最后一字为仄声,下联联尾最后一字为平声,横额自右而左书写,此为规范的书写张贴方式。譬如,上联“虎啸骊山千年秀(仄)”,下联“龙吟渭水万载春(平)”;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仄)”,下联“福进家门万事兴(平)”,等等。
古人云:“仄起平落。”合乎此规矩,加之词义精当鲜活,大概率就是一副好联。二是整体布局合宜。乡镇、农家住户宅宽门高,多见大幅榜书长联;城市的商品房普遍入户门小,比较逼仄,一米多长的春联较为普遍。三是联语对句适宜。每年都有新的对联出现,其中偶有精妙者,我总会把它们拍下来,回去慢慢琢磨。
总体看,春联字数以七言、九言和十一言较为多见,内容有包含天干地支的,如“丑岁鼓牛劲,寅年振虎威”;有以喜庆迎春为主题的,如“新春新景新气象,多福多财多平安”;有为党政机关写的,如“不忘初心,圆民之梦;追赶超越,履职以新”“蛇舞马嘶,华清焕彩书鸿猷;羊欢猴奋,秦俑扬威鼓雄风”。我是陕西人,西安几十个城门上每年都悬挂有巨幅春联,特别动人心魄。全球征集评优,书法名家题写,引领时代风尚,彰显家国情怀。
其次是品味书法。书法作品章法多样、书体多样、风格多样,以达性情、展风采,而春联书法的局限性则比较大。
一是行、楷居多。书法走进千家万户,除了书写家风家训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书写春联。
缘于大众审美的需要,大多数春联都是以行书、楷书书写的,极个别的美术馆或艺术家门上贴的是草书、篆书等书体的春联。行书、楷书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于民族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对书法艺术的认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各类少儿、成人书法培训班,网络远程教育的大量涌现,为书法学习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行云流水”“潇洒出尘”“龙飞凤舞”“法度森严”“端庄秀雅”等,是人们对行书、楷书的普遍认识。可以说,从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开始,到以杨再春(行书)、田英章(楷书)为代表的毛笔书法,影响了几代书法爱好者。至于草书、篆书等其他书体,欣赏它们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所以群众基础不如行书和楷书。
二是呼应偏少。春联书法,更多追求字字独立,大小差不多相同,左右要对齐,用墨要饱满,而在自上而下的气韵上,在轻重虚实的律动上,在个体特质的彰显上,则相对弱化了。
很多送春联的活动现场,大多数群众要求字要大,墨要浓,笔画要粗壮,气势要雄强,虽然尽可能地予以满足,但大家在后期座谈时还是希望能通过“文艺下基层”的形式不断下功夫提高国民整体的书法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三是童趣可亲。当代人非常重视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则应运而生。贴自家孩子写的春联,最让人欢喜。欣赏此类春联很有意思,稚嫩的线条夹杂一些法度,自然的团块融汇些许古拙,传统的联句落上小小大名,忽然让人想起贾平凹先生以懵懂小子为师的散文来,忍俊不禁而又思绪万千。一代代的继承弘扬,大抵是中华文脉生生不息的缘由。
再次是提升自我。西安城墙征联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也带动和促进了国内其他城市的征联活动。联家云集,高手博弈,机会难得,受益匪浅。一是博观约取。
年,陕西李颖为西安永宁门撰联“大治同春,漾文庙德邻,学街仁里;小康圆梦,欣诗吟北斗,礼敬南山”,以北斗喻方向,以仁德祈大同,把西安发展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令人如沐春风,快意非常。
年,河北赵瑞刚为西安尚勤门撰联“动人盛世春,天地立心,生民立命;问我长安策,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上联出自北宋张载的《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给读书人很多教益;下联引用《尚书·周书》名句,让人立远志,笃行之,为进步踔厉奋发,为复兴勇毅前行,可谓振奋人心。我以前撰写春联,由于太注意对仗,有时会出现意思雷同或内容重复的现象,即合掌的状况,如此犯了楹联创作之“忌”。而阅读上述两联后,我既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又弥补了楹联创作的不足。
二是以文养性。年,我为西安安远门书写由山西温本理撰写的春联“帝阙壮三秦,福地久安,渭水流金迎北斗;卿云飞五色,春光不远,廉风焕彩颂中华”,体会其意,撰写其文,陶冶性情,历练书法。
年,我有幸为西安尚德门书写由重庆吴洪美创作的春联“四海客垂青,德似和风萦渭水;三秦春焕彩,福如烟柳满皇都”。年,辽宁张殿合为西安永宁门撰联“天地共生春,八百里秦川《如梦令》;富强欣入曲,十三朝帝邑《踏歌行》”,古今辉映,雅俗共赏,顿生豪迈之气。三是引领风尚。时光如梭,癸卯新春将至,又到了书写春联的时候。
年西安城墙春联征集活动已尘埃落定,我特别喜欢的有江西赵继杰为永宁门创作的春联“盛世无涯,二十卷宏章,频挥兔管;长安有象,一百年使命,再启鹏程”,江苏俞晓春为中山门创作的春联“博爱如春,天有齐民要术;振兴未竟,时新建国大纲”,湖南张武来为含光门创作的春联“丝路含光,将万国真情,连成一体;春风如梦,把九州夙望,带进千家”,这些春联彰显大政方略,鼓励使命担当,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