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中金公司
摘要
过去20年,数字经济作为推动者和颠覆者,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电商平台、远程办公、社交网络等新经济模式日益融入我们的生活,而年意外的新冠疫情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一场社会数字化蜕变和重构的风暴正在兴起。数字经济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对全球经济又意味着什么,给投资者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厘清数字经济的演化规律和宏观含义,是探寻这些问题答案的第一步。
平台企业是数字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模式,理顺其与数字经济微观基础——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字经济的演化规律。与传统经济的单边市场不同,平台经济面对的是多边市场,平台价值创造更依赖数据要素的增加。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不仅影响生产效率、改变分配关系,其特性更决定了平台经济的特征。数字技术降低交流成本,让依赖数据的远程协作成为可能;数据的非竞争性和零边际成本引发平台经济的规模经济效应;数据的正外部性,赋予了平台经济网络和范围经济效应。从土地、到资本、再到数据,人类生产中使用生产要素的竞争性和接触属性越来越弱,而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网络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越来越强。这导致依赖数据的平台型企业发展远快于传统企业,更呈现出“垄断化”和“生态化”的趋势。
基于数字经济演化的特征,我们可以就其宏观经济影响展开定性的讨论。
对冲老龄化不会一蹴而就: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发展提升生产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劳动人口下降对供给的冲击。但机器不是人,不产生最终的消费需求,如果效率提升不是通过机器赋能人而是替代人来实现,更会加大收入分配差距,抑制消费需求。生产效率提升还会降低家庭生育偏好,如果缺少干预,可能加剧人口学意义上的老龄化问题。
服务可贸易或改变发展模式:随着远程沟通成本下降,部分服务无需当面接触也能实现,这将促进服务跨区或跨境贸易的发展。竞争还会提升服务部门生产率,我们认为服贸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制造业贸易必要性,或引发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
收入分配“物以稀为贵”:数字技术进步推动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但在鲍莫尔病效应下,低效率部门重要性却会上升。一些因效率低而产出有限但需求较大的行业和个体,更容易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获益。不过在机器替代人的行业,劳动报酬占比会下降。公共政策需要更加